近年来,面对用地瓶颈制约,井冈山经开区积极贯彻落实省、市 节地增效 工作部署,按照 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的思路,不断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切实增强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努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井冈山经开区规划面积为46.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工业用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园区经济实现高速增长,高效用地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同时,在产业转型升级、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也出现了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低效利用并存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区高度重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低效用地处置。从入园标准、规划管理和供地监管等方面规范土地利用,全面启动井冈山经开区西区升级改造转型发展,从产业规划、入园门槛、供地标准、项目监管和低效用地处置五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构建了 优质企业再提升、小微企业再集聚、低效企业再转型、集体土地再开发 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
规划升级强化管控。该区按照 工业新城,城市新区,产城融合 的发展理念,聘请技术单位高标准编制井冈山经开区 一区四园 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西区升级改造转型发展专项规划。实行 一张图纸管到底,严格规划实施管理,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增强土地宏观调控,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着力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市新区来规划布局,特别是对西区着力提升打造,在产城融合、产业升级中凸显生产、生活、生态三空间布局,协调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优化规划布局,完善园区整体功能。
源头防止低效用地。该区用标准引导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提高项目入园门槛,以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结构升级 目标,负面清单内的项目禁止入园,负面清单外的项目从严控制供地规模。积极开展工业 标准地 试点,制定出台《井冈山经开区工业 标准地 试点实施方案》,围绕事先作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管和实行 标准地 信用奖惩评价五个方面全面推行 标准地 出让先行先试。通过事前发布标准,企业对标竞价,今年5月,完成全市首宗 标准地 工业用地出让。
建立机制全程监管。该区通过建立园区企业用地和税收等情况调查摸底台账并动态管理、建立定期开展巡查工作机制、建立土地开发利用诚信档案、建立实施项目时间履约保证金制度等机制,将集约节约用地落实到每一个管理环节,特别是项目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监管。
创新低效用地处置。在近年来积累的低效用地处置经验基础上,该区组织人员赴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 亩产论英雄 节约集约用地经验做法,结合开发区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系列文件,明确低效用地认定标准,规范了收储程序并做好分类处置。同时,强化责任分工,将拟收储低效企业工作任务分解至各挂点部门,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因势利导进行处置,形成了 三个一批 的处置方式。加快已收储企业用地的重新利用,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项目入驻,强化产业集聚度;加大配套设施用地供应,重点保障学校、医院、邻里中心和公园等项目用地需要,进一步提高西区产城融合水平。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