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网讯 “今年是牛年,大家不但要会捏牛,更要了解牛的故事……”春节假期,几个购物商场的年俗展位前都是有非遗传承人王之询的影子,他的面人著作吸引住了很多群众停留,小朋友们也是亲力亲为,一起体会非物质文化的另外也学了我国的民间风俗。
2月17日早上,淮河早报、淮南网新闻记者在一家大型商场的年俗展位前见到,“捏面人”好多个粗字在中国红背景色的衬托下分外醒目,展位上面有许许多多几十个面人,这种面人五颜六色,形状各异,好多个幼年的小孩正围在展位前,边细心仔细地着这种面人边高呼:“天呀,确实太像了!”
捏面人又叫面塑,是一种制做简易但表现力很高的传统式民间手工艺。据统计,面人艺术早在汉朝就会有文本记述,历经数千年的承传,历史时间博大精深,它安装着文化艺术,也表述着栩栩如生与美。针对捏面人早已数十载的王之询而言,面人不仅代表着承传,还表述着自主创新。
“近几天,仅是‘萌牛’造型设计的面人我也捏了几十个了。”王之询告知淮河早报、淮南网新闻记者,从春节前一个星期上下,他便逐渐捏“面牛”,每日都需要捏上好几十个。这种“面牛”的色调、神情和姿势不尽相同,统统是王之询自身写作出去的,“有些是之前在书本上见到的,我凭借印像再更新改造一下,有些是依据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画片人物升級更新改造的。”王之询详细介绍道,“你看看,这只牛的小表情十分喜气,脸肥肥的,身体下边还坐下来一个礼包,我也给它取名为‘福分牛’。这一只鲜红色的,人体圆溜溜,像一个可爱的小丸子,我也给它取名为‘阖家团圆牛’……”
据统计,这几十个“面牛”写作出去以后遭受了群众们的亲睐,几天時间就被抢购一空,小朋友们特别是在很感兴趣,经常在展位前一待便是一个多钟头,王之询便会从零带上小朋友们一起捏,从挑选面糊的色调,到每一个流程必须应用的专用工具,他都是会解读得十分详尽。但见他捏、搓、揉、按,再用水果刀和直尺缓缓的一点、一划,几类色调的面糊在他手上左右飘荡,顷刻之间,惟妙惟肖的面人就发生在眼下。王之询一边捏还会继续一边跟小孩说中华传统文化,“大家了解什么跟‘牛’有关的成语啊?”“大家了解十二生肖如何来的吗?牛年有什么传说故事吗?”小朋友们边用边听,津津乐道,乐不可支。
群众孙某是一名高中老师,“我近几天都带娃到这儿看来李老师捏面人,我认为对小孩而言是十分更有意义的一项春节活动主题。”她表明,捏面人是传统技艺,表述着传统文化,而捏出的面人不但有西游记原著、嫦娥奔月等传说人物,更有小朋友们赞不绝口的动画片人物,造成她们巨大的兴趣爱好,能够说成古典与现代紧密结合。“我认为面人太奇妙了,它把大家想表述的祝愿都表现出来了,既能捏出虎虎生威,前程锦绣,更能捏出牛劲十足,和和美美。”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