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鹤壁市淇滨区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宜居城”为目标,以创建省级生态区为抓手,加大实施投入,激活生态产业,强化环境整治,统筹推进生态区创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区林草覆盖率达34.5%,城市绿化覆盖率49.5%,实现满城植绿、绿满淇滨。
加强宣传,强化投入,夯实创建基础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新要求,淇滨区先试先行,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释放生态潜力,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鹤壁市淇滨区生态区规划(2012-2020)》;2014年3月人大会议批准并正式印发实施。区、乡(镇)政府和区直各部门在实施生态建设中,坚持以规划为基准,统筹推进各项生态建设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
淇滨区总投资约18亿元。共完成新建、改造道路约48条段50公里,建设与改造人行道约80条段长120公里;建设、改造绿地广场约113.08万平方米;改造小区及公共建筑类面积约252.77万平方米,建设公共停车场约5667平方米;完成改造实施雨污分流约23.6千米;建设、改造学校面积约20.2万平方米;完成水涵养改造面积332.5万平方米,河渠治理11420米;建设海绵城市展览馆1个,建设完成海绵城市展览馆1个;谋划实施节能减排示范项目21个,总投资6.63亿元,争取国家节能减排资金支持1.83亿元,涉及公共自行车、节能灯研发、雨污分流、建筑节能提升改造、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环境综合提升、光伏扶贫、“电代煤、气代煤”等项目,涵盖了淇滨区经济社会多个方面。项目完全实施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6.9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0.17万吨、二氧化碳44万吨、粉尘4.4万吨、氮氧化合物0.12万吨;建成垃圾中转站14个,购置垃圾压缩设备28套,垃圾转运车辆33辆,垃圾转运箱300余个,保洁车380辆,配备保洁员416名。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结合乡、村实际,建设污水处理厂和修建污水管网,建成污水处理设施6座,修建污水管网10公里。乡村面貌显著改善。
狠抓气、水、土三大攻坚战,以“三年行动”计划为蓝本,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为抓手,按照“调度科学、处置迅速、反馈及时”的闭环管理模式,常态化开展巡查、夜查,实现精细化管理,空气持续向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农村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配套率达到92.6%,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8%。严格按照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对重点监管企业周边开展监测,督促企业加强自行监测,土壤环境总体保持安全。
城乡统筹,促进绿色旅游模式
依托淇河生态旅游度假区,不断延链补链,提高景区品质,桑园小镇、横岭小镇、淇河生态区三大核心区发展态势良好,桑园小镇和淇河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桑园小镇累计接待游客74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成为中原地区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经典案例之一。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抓手,重点发展新媒体、大数据、金融类、现代建筑业等新经济产业,商务中心区累计注册企业596家,成功晋级为“三星级”服务业两区。
新建“网红”生态打卡地
淇滨区黑山地址公园昔日废弃的“黑山头”,如今华丽变身生态休闲公园。
火山地质遗迹公园2020年3月开工,总投资1040万元,对火山玄武岩地质遗迹进行修复治理,打造集参观游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公园。目前,该公园基本完工,已经有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此处的火山玄武岩地质遗迹,据说是由200万年前火山喷发的岩浆、火山灰堆积而成,岩石黝黑而富有光泽,故又称黑山。淇河畔的黑山火山玄武岩地质遗迹之前处于废弃状态,坡面上岩体松散,极不稳定,存在崩塌的隐患。通过削坡减灾、回填压脚等治理措施,清除了潜在危险,同时,保留和利用其部分特殊地形、地貌、岩石,进行艺术化的人工景观重塑,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达到了生态治理与修复的目的。
在火山地质遗迹保护区南侧,设置了火山地质文化科教休闲区。该区域建设了三组像火山口一样的圆形区域,中间栽植了红枫。圆圆的造型代表火山口,种植的红枫则代表火山喷发时的情景。在设计上,将《诗经》文化融入环境设计,在植物的栽植上,以《诗经》中描述的植物为主,有碧桃、桃花、紫薇、竹子等,让游客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美景。废弃矿山打造成了地质公园,也成了咱老百姓休闲的好地方,春天的时候,相信这里会更美。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