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万大学生安然返校,总投资3305.4亿元的2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首批 武汉造 新冠疫苗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 3月的武汉樱花盛开,人流如织,处处繁忙。
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 全周期管理 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牢记一年前习总书记对武汉的殷殷嘱托,在 三个一定能够 的指引下,武汉交上新答卷,这座超大城市迸发出新生机。
强基补短夯实城市基础随时电话咨询,休息时间还上门。 武汉市百步亭社区怡和苑南区居民袁超英老人这样评价自己的 健康顾问 住在同社区的医护工作者陈丹。
在下辖4个小区共计1.2万余名居民的百步亭社区三居委会(康和居委会),居民需求多元,社区干部长期分身乏术。去年以来,按照武汉市党员下沉社区的整体部署,700多名在职党员到该社区报到,陈丹是其中之一。 半年内,医疗、宣传等5支社区专业志愿服务队先后成立。 百步亭社区康和党总支书记龚汉华说。
疫情大考中,武汉4.45万名党员干部紧急支援社区抗疫。常态化防控下,14.9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下沉党员与社区自管党员、居民志愿者等 结对组团 ,参与基层治理。
一方面下足基层治理 绣花功夫 ,一方面要打好公共卫生 安全补丁 。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打开武汉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实时防疫信息一览无余。信息背后是全市913家医疗机构、23家市直单位及委办局、5000余家药店、2565所学校、13类重点场所医疗和涉疫数据的深度整合。
我们设置了13类风险预警指标,系统每日自动、实时比对各类数据500余万条。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信息化专班负责人杨国良说。
数字治理赋予城市智慧早上8时35分,武汉市光谷左岭智苑七栋一单元2802室,75岁市民闻秀萍的手机第三次响起,她终于听到铃声并接通,电话另一头提醒说: 闻婆婆,该吃降压药了,早上吃一颗。
每天早上,小区146位独居老人会接到这样的电话。 分局AI咨询机器人与智慧小区平台对接,机器人定时给老人打电话,三次没人接,就转为呼叫管家上门查看。 东湖高新公安分局民警王维说。
武汉市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如何管细、管好,体现治理 内功 。
一座超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要善于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 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电子政务推进处负责人胡俊说。
点开 武汉战疫 小程序,手机便接入城市服务移动端 门户 ,一个健康码连通56项公共服务事项和16类基础电子证照,方便市民办理挂号就诊、违章缴费、预约停车等事项。这个注册用户2300多万的小程序,正是武汉探索 数字惠民 ,从 经验治理 迈向 科学治理 的缩影。
记者了解到, 民呼我应 信息化服务平台已覆盖全市3248个社区(村);企业贷款用 屏对屏 替换 面对面 ,最快三分钟申贷、一秒钟放款(或授信); 数字派出所 把治安要素数字化、模型化,每天向民警提示辖区内风险、应对措施。
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比例分别达到76.2%、99.2%、90%、99.9%。 胡俊说,政务服务 一网通办 、民生服务 一码互联 、政府办公 一网协同 ,从生活到生产,从服务到治理,更多服务更快触达 指尖 ,智慧武汉已现雏形。
高质量发展为城市注入新动力2月底,40余辆搭载北斗定位系统、可自动驾驶的出租车在 中国车谷 武汉经开区成功 上路 ,标志着在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运营领域,武汉先行一步。
地区生产总值从去年一季度同比下降40.5%恢复到全年下降4.7%,疫后重振的武汉经济走出V形反转曲线,2020年全年经济总量突破1.56万亿元。
疫后重振的武汉瞄准高质量发展,继续构建 现有支柱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的产业迭代体系,跑出令人瞩目的 武汉速度 。
在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光电子生产线一派繁忙。全国五分之一的建成5G基站,都装有这条生产线生产的光模块。公司党委书记金正旺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原本在深圳、上海等地的配套企业开始落户武汉。
产业结构 优二进三 ,数字经济占武汉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40%;全市累计建成2.5万个5G基站,实现三环内、远城区核心区域5G网络覆盖。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的勃发,为这座超大城市的运转增添新动能。
每一次重大危机都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说,疫情之后的武汉无论是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还是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线上化等方面都取得更大的进步,日臻完善的 全周期管理 将助推武汉向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