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墙体广告 1984年,我带着河南省短篇小说奖获奖证书,调入河南日报文艺处。不久,就搬进了老修改牛教师的单位,那时,他从古板到诙谐的性情剧变还在潜伏期。
每天编稿,他伏案在临窗阳光下,我伏案在门边昏暗里。我也出出进进,采访艺人杨在葆、许还山、六小龄童、李维康、杨春霞、刘晓庆、谢芳、阎立品 和演奏家薛伟,采访作家乔典运、李蕤、吉学沛、柏杨、二月河,采访刘庄村支书史来贺、竹林村支书赵明恩和焦裕禄子女,还采访南极科考队员、历史学者、白衣 郎中、外国专家……总之,领导让报导谁就报导谁,谁该报导就报导谁,初出茅庐,满腔热忱,正欢着呢!
总算,到我报导摄影家姜健那一次,牛教师开口了:“你啥都懂?”
这是戏言仍是正告?我心中一懔。
确实,人间三百六十行,记者岂是全能,怎么会啥都懂?在喘息的空档期,我常常觉得自个心里仅仅一张白纸。
但是,采访任务源源不断砸在肩上,逼你不明白也要弄懂。河南日报在全省的言论位置,决议了你有必要占领报导制高点,采访一个吃透一个,写一篇是一 篇,即便不能做到前无古人,也要争夺做到后无来者。尤其是报导那些高端严重的典型,有必要刹那间起跳,突击摸高。一次次提高标高,一次次爆发冲刺,我快变成一 名撑竿跳高运动员了。
跳动多了,心就飘动了吧。26年记者修改生涯,我大略算算,报导了严重典型和严重事情约20个(次)、重要典型近30个、闻名人物20来个,采 访目标从院士专家到工人农民,从阳春白雪到通俗易懂。而最高的高峰,我认为完结于《响雷重生——河南陕县支建煤矿“7·29”淹井事情69名矿工脱险 记》。
谁意料,退休以后愈加惊险,头发白了,骨头老了,反而起跳更猛,动作愈加高难。不只与朱夏炎协作发表《英雄不老》、《中国村魂》,前者摘取了中国短篇报告文学最高奖;我还采写了《无影灯下,柳叶刀上》、《青史笔痕》等鼓励之作。
如托马斯·曼在小说《沉重的时间》中所说,我在喝干一个个海洋。人生在于斗争,无愧无悔。为了河南日报,全部值得。
但我依然常怀一颗惕励之心,由于那句浓重的河南话还在耳边回响:“你啥都懂?”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