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防疫情输入,坚持人物同防,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加快建设冷链集中监管仓,集中整治“黑冷库”,做好冷链备案、查验和追溯工作。强化疫情多点监测,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按规定频次开展人、物、环境的核酸检测;严防聚集性疫情。严格执行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指南,健全“四级包干”责任体系;强化医疗救治。坚持“院内零感染、院感零容忍”,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全面配备发热门诊专用CT,规范设置医院进出通道。落实基层机构“哨点”责任,发热、干咳、乏力、腹泻、嗅觉减退等症状患者1小时内完成报告;强化应急处置。组建州、县聚集性疫情处置常备工作组、流调溯源及核酸检测专班,一旦发现本土病例,州级3小时、县级2小时派出,现场开展疫点管理、流调溯源、人员排查、患者转运、核酸采样、环境消毒等处置工作,科学划定风险等级,分层分类管理,把人员和交通管控范围划定在最小单元,确保在1至2个潜伏期内控制疫情。
坚定不移推进艾防攻坚,统筹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坚持政策不变、人员不撤、投入不减,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巩固第一阶段攻坚成果,启动实施第二阶段行动。着力健全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凉山州艾滋病防治条例》,全面强化“四级书记抓艾防”,全面夯实“三线一网底”和“1+M+N”人盯人体系,压紧工作责任,严肃考核问责;着力宣传干预。把宣传教育作为最有效的社会“疫苗”,建设凉山州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基地,针对社会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人人知艾防艾成为自觉行动;着力发现治疗。把发现治疗做为最管用的防治策略,坚持自愿检测和主动检测相结合。强化“首诊负责、无缝转介、定点管理,精准服务”,压紧压实艾防员、母婴员工作职责;着力预防母婴传播。将预防母婴传播作为最重要的刚性要求,全面落实“孕情第一时间发现”机制、“两早一到位”策略和“六个全覆盖”。
千方百计增进群众健康福祉,推动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做好大病救助保障、慢病签约服务,合理控制医疗费用自付比例。开发防止脱贫人口因病返贫监测系统,依托大数据对脱贫人口健康状况进行色标管理,对医疗费用进行监测预警,坚决防止因病返贫;持续提升妇幼老龄健康水平。大力实施“母婴安康工程”,保障城市和农村妇女儿童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妇幼专项健康服务。加快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支持医养结合机构发展,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增加老年医疗卫生和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持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继续实施免疫规划专项攻坚行动,建成5A级预防接种门诊23个。切实做好结核病、麻风病、血吸虫病、包虫病等重点疾病防控,大力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水平。加强职业病危害风险监测、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大力提升从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持续强化健康促进和爱国卫生运动。多形式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大力推广健康促进守则、规范。
凝心聚力推进改革发展,提供更高水平、更加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抢抓机遇,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建设攀西经济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启动凉山医专附属医院、州妇女儿童医院和州二医院改扩建项目,确保“1+8”重大疾病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整体搬迁二期工程、西昌市人民医院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启动实施卫生健康乡村振兴“211”工程,推动20家中心乡镇卫生院升级为二级医院、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打造示范引领的乡镇卫生院100个、村卫生室1000个。全面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应急救援能力;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11个脱贫县与三甲医院建立托管性质的紧密型医联体,支持建设县域医共体;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启动《凉山州彝医药传承保护条例》立法,出台州委州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挂牌成立四川省彝医医院,支持民族医药制剂研发;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实施招才引智项目,继续实施本土人才定向培养项目。健全在岗人员培训机制,大力提升学历、职称、执业资格和岗位技能“四大职业素质”,做好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切实增加医务人员收入。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