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墙体广告 中心提示|1998年的冬天,
河南确山县竹沟镇,一位名叫张金明的老人正坐在院里晒太阳。忽然,一个中年人走进院子,兴奋地说:“北京那边把照片寄 过来了。”老人听完愣了一下,看完照片,才想起来前几天在石榴树旁拍照的难忘霎时。照片上,张金明站在中间,左右两侧分别站着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和李先念夫 人林佳楣。来送照片的中年人笑着给老人开玩笑说:“您老面子大哩很啊。”
这张照片背后,躲藏着一段迂回动人的故事,也铭刻着刘少奇在竹沟掌管中共中央中原局工作的那段峥嵘岁月……
【踏访】竹沟至今仍有“小
延安”的印迹
盛夏确实山县竹沟镇,空气仿佛吸了水雾的海绵,湿热黏身。适逢七一,不少衣着军装的年轻人头顶烈日来到竹沟反动留念馆,缅怀反动烈士,重温入党誓词,听凭汗珠渗透衣衫。
留念馆的室外区域,穿过一片小竹林,绕几个弯,可看到几栋灰砖砌成的房子。其中一栋房子显得格外沧桑,外墙上有些砖块曾经腐蚀,墙上还残留着一些像弹孔一样的小洞。房门口的牌子显现,这就是刘少奇在竹沟工作时的办公室。
“这栋房子原来是当地老百姓的民房,房子分三间,少奇同志住一间,堂屋是客厅兼会议室,还有一间是警卫员寓居。”竹沟反动留念馆陈列展览部主任徐且亮介 绍,1938年11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撤销长江局,成立中原局,刘少奇兼任中原局书记。第二年初,刘少奇一行抵达竹沟,在此掌管中共中央中原局 的工作,“前前后后加在一同,他在竹沟工作生活了70多天。”
往常,留念馆门前的道路名叫“小
延安路“,沿街个别商店也以“小
延安某某 店”命名。一个豫南小镇,为啥跟“
延安”扯上了关系呢?徐且亮说,这是由于刘少奇在竹沟掌管中原局工作时,举行了多个党训班、锻炼班,培训人员4000余 人,其中党员占了2800多人,为我党培育了一大批反动干部。
当时,刘少奇看到竹沟的抗日救亡运动展开得轰轰烈烈,快乐地说:“
延安有窑洞,竹沟也有窑洞;
延安有抗大,竹沟有党训班;
延安有延河,竹沟有大沙河;竹沟就是小
延安。”从此,“小
延安”的美名开端在全国传开了。
【往事】刘少奇亲手在竹沟种下石榴树
刘少奇办公室原址门口,有一棵枝干遒劲的石榴树。历经几十年的风雨腐蚀,局部树干曾经中空,但整棵树仍在顽强生长,树叶翠绿,果实累累。
在当地,很多人都能说出与这棵石榴树有关的故事。“这棵树是少奇同志亲手种下的。”竹沟反动留念馆的工作人员引见,1939年1月28日,雪后初晴,刘 少奇经
南阳、泌阳,抵达竹沟,由于失密工作,他化名“胡服”。当中央言里,“胡服”与“伙夫”发音很类似,所以,当地不少老百姓以为这位浓眉大眼的人是个 “伙夫”。
往常,竹沟还传播着当时老百姓编的一个顺口溜“越过千重水,踏破万重山;胡服同志到竹沟,妙计定中原”。刘少奇在竹沟走访老 百姓时,发现一个老乡家种着石榴树,他慨叹说:“我们的党员干部,就该像石榴树那样,扎根、开花,映红竹沟,映红全国!”后来,这位老乡就把那棵石榴树连 根刨起,送给了他。少奇同志亲身入手,和身边工作人员一同,把它栽在了本人办公室门前。
能够想象,那时的刘少奇有几个日夜在窗下借着微小的灯光工作,偶然劳累时,看到门口那棵充溢活力、健壮生长的石榴树,会意一笑,又转回屋里继续工作。徐且亮引见,就是在竹沟,刘少奇修订完成了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涵养》。
1939年9月,刘少奇从外地再次返回竹沟工作,那时的石榴应该曾经成熟。红彤彤的石榴挂满枝头,像一个个红色依据地在全国遍地开花。
【功劳】竹沟成了中原抗战的战略支点
“少奇同志在竹沟工作时间固然不长,但足够写成一本书。”竹沟反动留念馆馆长鲁全亮说,少奇同志在竹沟掌管中原局的工作,统管着长江以北
河南、
湖北、
安徽、
江苏4省党的工作。当时,竹沟是党指导的游击依据地,也是中原抗战的战略支点。
留念馆里的一件件文物、一处处遗址显现,刘少奇在竹沟期间,简直是夜以继日在工作,不停地听取周边党组织担任人的工作汇报,给干部们传达六届六中全会精 神,请求争取时间扩展武装力气,疾速翻开敌后抗战场面。有一次,鄂中特委派代表来竹沟向他汇报说“基层缺干部,特别是缺军事干部”。刘少奇当即决议选调干 部赴鄂中工作,以至连本人的警卫员、秘书、医生、报务员、译电员都派到鄂中去了。
“除了指导各地扩展武装外,少奇同志还指示竹沟办各种 培训班,为我党培育反动干部;请求办印刷厂,加大对党的宣传。”徐且亮引见,少奇同志曾说,“树立一个印刷厂就等于树立了一座兵工厂”。此外,当他听说洛 阳八路军办事处的有些同志经常被国民党顽固派暗地绑架,他不顾个人安危,前往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部与卫立煌交涉。
那时的竹沟,早晨,机关干部、武装青年在广场上出操跑步锻炼;黄昏,抗日健儿们在此打球、游戏,演唱抗日歌曲,一派繁荣的反动现象。有人用一首小诗形容当时的场景:“乌云之中见青天,竹沟就是小
延安;一声号令震破天,千军万马上前线。”
“竹沟是新四军生长壮大的一个重要基地。”在竹沟工作过的李先念曾回想说,新四军的不少部队就是从这里动身,会合各地党所指导的武装力气开展起来的。他们日后成了坚持华中抗日斗争的主力部队,对攫取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成功作出了重要奉献。
【巧合】一棵石榴树串起刘少奇与
河南的缘分
1939年10月9日,石榴成熟的时节还未褪去,刘少奇分开竹沟,带领中原局机关和教诲队学员等300余人停止战略转移。当年11月,国民党当局进攻竹 沟,200多名军民被杀,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竹沟惨案”。他们占领竹沟后,听说这棵石榴树是共产党一个大官栽的,就连根拔掉。国民党刚一撤离,竹沟
大众又 把这棵干了一冬的石榴树栽在了原处。
“文化大反动”期间,刘少奇蒙冤,这棵石榴树被造反派连根拔出,抬着游街示众。竹沟镇的张金明老人冒着生命风险,趁夜偷偷在那棵石榴树上剪下一枝,插在自家院子里,悉心照料。“文革”后,老人把已长成的石榴树献出,重新种到了刘少奇办公室门口。
“这位老人如今还在吗?我想见见他。”1998年11月,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携儿子刘源,与李先念夫人林佳楣一同来到竹沟,听说石榴树的故事后很打动。当 时已在竹沟反动留念馆工作的徐且亮接到任务后,把已是满头青丝的张金明老人请了过来。王光美站着与张金明聊了20多分钟,回想起一幕幕往事,慨叹万千。于 是,就有了开头的那张合影。
合影过后没几天,北京方面就派人把照片转交到了确山县相关部门,随后由徐且亮转交给了张金明老人。2015年,刘少奇的俄籍长孙阿廖沙专程来到竹沟,与这棵石榴树合影。
往常的石榴树,每年仍会花开花落,向后人默默诉说着刘少奇与
河南的故事……
新美
广告:http://www.hbxm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