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4万多名知识分子奔赴延安!这里是抗战中的“光明之城”

4万多名知识分子奔赴延安!这里是抗战中的“光明之城”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1年04月22日 10:04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贵州安顺墙体广告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

这是诗人何其芳笔下,1938年初的延安。抗战期间,延安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千千万万追求进步的爱国青年前来寻找光明。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瓦窑堡会议上,党中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全面抗战爆发后,面对当时流行的 速胜论 亡国论 等错误思潮,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系统阐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问题,拨云见日,驱散迷雾。延安,成为当时中国最革命、最进步的地方。

20世纪30年代的延安城。 

中国共产党高擎抗日救国的大旗,让无数爱国志士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 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茆梅芳说。据任弼时1943年12月在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他们中不乏家境殷实、生活优渥者,甚至还有不远万里归国抗日的华侨青年。

战火纷飞的年代,通往延安的路有多难?

延安革命纪念馆,一组革命青年抵达延安的老照片,无声诉说着那一段段旅程的艰辛:跋山涉水之后,虽已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神情中却写满意志的坚定。

照片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批爱国青年以救亡团体的名义,历时13个月,徒步1万多里到达延安

年仅19岁的爱国华侨孔迈,和几个小伙伴悄悄离开父母回国抗日。他托人将自己的照片捎给远在印尼的父母,照片背后如此写道: 妈,把我献给祖国吧!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1938年下半年起,为了阻挡爱国青年,国民党在从西安延安的400多公里路途中设置了7道关卡,一些被拦截下来的青年甚至被送往集中营监禁杀害。

荆棘密布,每一步都是对理想信念甚至生死的考验。但即便险象环生,也阻挡不了志士仁人前进的脚步。

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 当年流传着的这句话,将爱国青年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表达得淋漓尽致。

彼时,作为中国西北的小城,延安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摄影家吴印咸曾如此作答: 这里的人们个个显得十分愉快、质朴,人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融洽。我看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人身穿粗布制服出现在延安街头,和战士、老乡唠家常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

延安有与国统区、沦陷区形成鲜明对比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氛围,虽然物资匮乏、条件艰苦,但丝毫不妨碍它成为温暖、明朗和蓬勃向上的圣地。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李瑞芳说。

4万多名怀揣报国信念的青年知识分子,汇聚在延河之滨、宝塔山下,他们部分直接进入陕甘宁边区的党政军民机关工作,部分进入干部学校学习后重新安排。史料显示,延安的干部学校的毕业生大致有4个去向:敌后、边区、大后方和海外。

延安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张建儒说,青年知识分子在圣地延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有的奔赴抗日前线奋勇杀敌,有的以笔为枪,创作出无数鼓舞人心的文学艺术作品。他们心怀理想,在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全民族抗战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