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墙体广告:近来,本报及区消委会接到多起“存款变保单”的投诉。市民胡先生就遇到这样的事,本来是去银行存款,却被身穿银行厂服的保险业务员拦截,并口头许诺四五年后有5万元的收益。可4年期限一到,别说五万,连本金都没捞回来。
四年收益还没手续费高
4年前,胡先生去一银行存款,被身着银行厂服的保险业务员拦截。该业务员引荐了一款理财商品,并口头许诺:每年在账户里存入5000元,四五年后能分到盈利50000元。
胡先生听后就心动了,在其“辅导”下签下了认购协议书。但四年后一查账户连20000元都不到,相当于本金都没有拿回来。
胡先生随即提出要赎回该商品,却被告知只能返还70%的本金。这几年的收益还没有扣减的手续费高。
采购理财商品要注意三点
面临品种繁多的理财商品,区消委会负责人提醒,采购理财商品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不要轻信业务员“预期收益”的口头许诺。业务员出于业绩的思考,在向客户推销商品的过程中,可能会做出夸张收益隐秘危险的许诺。发作胶葛时,口头许诺也无法作为维权根据。
二是仔细阅读理财商品认购协议,认清商品性质和发行单位。银行在售的理财商品主要有两种,一是银行发行的商品,二是银行代销的商品。银行发行的理产业 品,协议上会加盖银行的公章;银行代销的商品如信任、保险等,协议上加盖的是信任公司或保险公司的公章,消费者在采购后会拿到银行出具的基金或保险凭据。 假如理财司理拿不出协议或凭据,消费者就要提高警惕。
三是稳重采购特殊理财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