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墙体广告:6月1日下午,江津区的古家沱,长江边漫天的鹅卵石堆上呈现了一个身影。
他姓张,本年61岁,来自上海,在看过近来一期《中国国家地理》关于长江玉的介绍后,他决然起身来到重庆,在貌不惊人的鹅卵石堆里,寻觅他心中的“长江玉”。
同一天,一名从新疆赶来的大学教授,用一块把玩了10年的和田青玉籽料,跟陈渝交换了一块长江玉籽料。陈渝是长江玉的推动者之一,以她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和以李强为代表的民间藏友,正经过各种尽力,企图让长江玉得到认可。
张先生孤身寻玉的举动,让圈内的李强很感动,他计划送张先生2块籽料。“以石会友,让更多人知道长江玉。”
千里寻玉人
一件短袖衬衣,一双休闲鞋,一个背包,一顶草帽,这是张先生的悉数行头。6月1日上午,他来到古家沱,一头扎进了鹅卵石堆里。
雨后春笋的鹅卵石,让张先生无从下手。大如磨盘,小如核桃的鹅卵石,他都要凑上去看看,生怕错过。看起来不错的石头,他会洒点水看纹理,再用手电筒照照。
但要在这样的当地找到一块能够富含长江玉的石头,有如难如登天。张先生说,他现已做好了预备,晚上就睡在鹅卵石堆上。
长江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石头呢?
本年第5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长江流域的重庆、宜宾、泸州等地,悄然呈现一种奇石,总称“长江玉”。
在重庆,长江奇石保藏前史悠久,但几年前,藏友们开端寻觅“具有玉的特质”的石头。
2006年,绰号“李圈圈”的李强在长江边捡到一块小石头,摸起来温润,看起来通透,有淡淡的黄色,他暗自揣摩取名“长江玉”。尔后,长江玉,在圈内叫开。
张狂的石头
电影《张狂的石头》,叙述了一块被砌在厕所中的鹅卵石,摇身一变变成罕见玉石的故事。
李强家的各个旮旯,塞满了石头。几年前,他开端以石为床。“再热的天,都不必空调。”李强也期待着自个保藏的石头,有一天也张狂起来。
2011年,李强将一块石头打磨成了一个手镯。“圈内的都说是玉手镯,不信任是长江边的鹅卵石做的。”
2012年4月21日,李强的生日。这一天,供职于重庆西南大学的摄影师陈凌,来到李强家中,他要拍照一组人与石的照片。正是这次拍照,揭开了长江玉的面纱。
首次拍照继续了两天,陈凌的敬业感动了李强,他拿出了那只不轻易示人的手镯。
“我必定不信任,长江里边啷个能够有玉。”见陈凌不信,李强开端给他讲长江石的常识,还拿出了一些未经打磨的长江玉原石。这些其貌不扬的石头,一经强光照耀,就变得晶莹剔透。
李强通知陈凌,重庆巫山的古墓中出土过许多玉石,有几千年的前史。那时候交通阻塞,这些玉石选材长江的能够性最大。
从那时起,陈凌就想,必定要找时机向大众推介这种奇特的石头。所以,他开端常年跟拍长江边的寻玉人。
古家沱的兴盛
李强捡石头要追溯到1998年。当年建筑朝天门广场,他捡了几块做留念。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近10年时刻,李强走遍了重庆境内盛产鹅卵石的当地,他自认为再也没有非常好的富矿了,直到2011年古家沱被发现。
早上7点,一辆绿皮火车从菜园坝火车站驶出。茄子溪站,一群人上车。他们占有了一整节车厢,大声讨论着。他们的目的地是古家沱。
跟李强一样,首次来古家沱的陈凌,被壮丽的鹅卵石堆震撼了。“光是走一圈,也要两天。”我们敏捷分散开,在石堆里散步,时不时捡起一块,洒点水,用手电筒照照。水壶、手电和螺丝刀,是寻觅长江玉的必备配备。
但李强历来不必这几样东西,他全凭经历,或者是缘分。“捡到的每一块石头,都跟我有缘。”李强说。
下午4点,我们起程回家。新入行的会把自个捡到的石头拿出来,让我们点评点评;而李强这样的行家,却不愿轻易示人。在古家沱,石场老板保藏了一些美丽的石头。古家沱火车站小卖部的老太太,也捡了不少石头,卖给旅客。
长江玉的瓶颈
石出高山,玉入长江;因渝而显,遇渝而彰。
这是圈里的兄弟,赠给陈渝的一首诗。诗中的第一个渝,是重庆的简称,第二个渝,是陈渝的名,以赞扬她对长江玉的推行。
陈渝保藏石头的时刻也很长。2010年之前,她喜爱的是长江雨花石。之后,她全身心投入长江玉的开掘和推行。圈内人称,对于长江玉,“李强最痴迷,陈渝最胸襟”。
跟李强的“吝啬”不一样,陈渝很大方,只要是喜爱长江玉的兄弟,她都大方相送。至今,她现已送出了50多个雕刻好的成品或者长江玉的原石。
她只想做一件事,让长江玉得到认可。
虽然玉不琢不成器,但真实情愿拿去加工的只占少数。
在江津白沙镇,有一个长江玉加作业坊。老板当年在新疆从戎,退伍后学习了玉石加工技术。几年前回到老家,开办了这个加工厂。加工一个手镯,大约一周时刻。
虽然慕名而来的藏友许多,但由于技术受限,只能粗加工。假如想要上一个层次,得送到沿海地区精密打磨。“沿海技术好,但价格高,一个手镯起价都是6000元。”在陈渝看来,虽然中兴路等地都能加工玉石,但长江玉要打出名声,加工技术是个瓶颈。
不以身世论玉身
冯斌是重庆大学研讨生院副教授,晶体生长专家,曾因“金刚石薄膜及有关资料性质的研讨”获得重庆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年,受陈渝的影响,冯斌初识长江玉。他开端从物理特性方面临长江玉进行深入研讨。
2013 年10月,冯斌将长江玉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检测,再与翡翠、软玉和黄龙玉进行对比。总体上讲,长江玉的质地与翡翠、软玉区别明显,但和现已进入《国家珠宝玉 石名录》的黄龙玉非常挨近。冯斌试着给长江玉下定义:产于长江流域,依照国家玉石规范,与黄龙玉类质属石英质玉大类。
为何要与黄龙玉作为对比?冯斌说,黄龙玉大类曾经叫黄蜡石(属石英岩玉),跟长江里的鹅卵石一样,不被看好。楚国出产的和氏璧,一开端也被当作一般石头,后来才成了稀世珍宝。
重庆珠宝协会副会长郝竞珠从2007年开端,就关注长江玉。“我曾经带了2块长江玉,去中国珠宝首饰鉴定中心进行了检测。”但成果让她有点绝望。长江玉主要成分是石英岩,跟和田玉、翡翠的区别较大。
但冯斌说,决议玉的品质的不仅仅是国标里可量化的物理指标,还要看油润感,细柔度等。不能因为长江玉的成分与和田玉有很大区别,就否定它的美感,从而否认她是玉。
昨日,郝竞珠表明,有必定温润度的,契合玉石基本特质的,都可以叫做玉。假如有公司或政府的撑持,长江玉同样有时机“一举成名”。
在2014中国重庆国际珠宝展览会上,重庆宝玉石产业协会打印了一份宣扬手册《珠宝玉石基本常识》,将石英为主的玉石品种,如石英岩、玛瑙,玉髓等总称为石英质玉。
石之美者为玉
上个月,陈凌拍照了2年的着作,总算刊登在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这让以陈渝、冯斌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和以李强为代表的民间藏友们兴奋不已。他们都觉得,到了该给长江玉正名的时候了。
端午节时间,陈启秀等13名藏友,带着自个保藏的长江玉,赶到湖北恩施参加了一个奇石展。陈启秀们带去的长江玉有雕件,也有原石。看到如此美玉,简直所有人都不信任,这是长江里出产的。“有的说是黄龙玉,有的说是和田玉。”这让我们觉得长江玉的推行作业,任重而道远。
3年前,陈启秀在江津的油溪河边,捡到了一块羊脂白的长江玉。在一次玉石展上,新疆的和田玉卖家,看上了这块石头。但她拒绝出售。
“从朱沱到菜园坝,整个长江边都能够找到这样的石头,但仍是只要油溪、古家沱的质地最佳。”陈启秀说,长江玉的品种许多,她还曾经捡到过绿色的翡翠石,乃至还有彩玉,五颜六色。
跟不少资深的藏友一样,陈启秀在大礼堂周围的古玩城有自个的店面。他们一边寻觅长江玉,一边为长江玉寻觅合适的藏家。他们跟陈渝的主意一样,“出售也是推行长江玉的有用办法。”
在陈渝等人的推动下,当前重庆的几所高校,依托有关专业,现已成立了长江玉文明研讨团队。
《说文解字》:玉,石之美者。《辞海》玉:温润而有光泽。在重庆的藏家眼里,长江玉具有了这样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