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长江上游首次发现4500年前水稻田!就在成都新津宝墩遗址

长江上游首次发现4500年前水稻田!就在成都新津宝墩遗址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1年06月08日 01:06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四川宜宾墙体广告


 6月7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新津宝墩遗址最新考古成果 继几年前在遗址内发现了4500年前的碳化水稻等植物遗存以后,考古人员在2020-2021年度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成都平原最早的水稻田,为人们了解成都平原史前水稻种植提供了珍贵信息。

位于成都新津的宝墩古城遗址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也是成都平原上人类第一次大规模定居生活的地点。宝墩古城还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奠定了古蜀文明、乃至 天府之国 农耕文明的经济基础。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工作站副站长唐淼介绍,宝墩遗址本年度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共清理灰坑68个、灰沟8条、墓葬5座,垫面遗迹1处、护坡遗迹1处,出土数以万计宝墩时期陶片及几十件石器,发现宝墩时期作为建筑构件使用的碳化竹片,同时发现宝墩时期疑似水稻田遗迹。

之前,通过植物考古,宝墩遗址发现了4500年前的碳化水稻、黍、粟及其他植物遗存,通过不同遗迹水稻、黍、粟出土比例分析,确认了宝墩时期先民农业经济结构以稻谷为主、兼种粟和黍,同时采集野豌豆、薏苡属等植物作为植物的补充。

然而宝墩先民是如何种植水稻的?当时水稻种植在哪些区域?在本年度考古发掘之前,这一切仍然是待解之谜。

2020 2021年,宝墩工作站的考古人员在地面2米以下,找到一层水平地层,该地层从西北向东南发掘区外延伸。让考古人员惊异的是,该地层与常见的人类生活地层相比,较为纯净,又几乎看不到人类遗留的陶片、红烧土、碳屑等遗物,而且地层土质为淤泥。

考古人员还发现,该地层淤泥中有大量铁锰结核,而铁锰结核需要在饱氧与厌氧交替的环境中才能形成。 这一信息提示我们该地层不是简单的湖沼堆积,可能与水稻种植有一定关系。 唐淼说, 于是,我们及时在该地层中采集两件土样标本送检,同时在发掘中关注与水稻种植相关遗迹。

本次发掘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珍贵文化遗产,我们对于疑似水稻田区域,采取了大面积保留,小面积解剖的发掘方式,发现了1条与该区域相连通的水沟遗迹,1条疑似田埂遗迹,多处疑似水稻根窝遗迹。 唐淼介绍, 2件土样标本植硅体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层中有水稻植硅体分布,并且是主要农作物类型。从生物指标来讲,该地层已经基本可以判定为水稻田。

为了进一步验证初步判断,我们对该地层土进行了系统采样,将进行系统检测,通过对水稻、与水稻伴生的杂草群、土壤微形态的综合检测研究,加强对该区域为水稻田的认定。 唐淼说,如果检测结果是肯定的,这将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