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做好鼠疫防控,鼠疫从未远离我们

做好鼠疫防控,鼠疫从未远离我们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1年06月17日 01:06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青海海北墙体广告


  青海省鼠疫菌毒力强、致死率高,动物鼠疫流行活跃,对群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海北州地处高原,高寒缺氧,经济欠发达,卫生健康投入少,卫生服务半径大,人间鼠疫难以第一时间被发现,导致疫情传播扩散,致多人发病、死亡,给群众造成了很严重的灾难。鼠疫的存在是一个生态现象,当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人类行为造成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时,常会引发鼠疫在动物间的流行。

面对可能到来的危险,我们应该掌握必要的鼠疫防控知识。这份攻略,请收好!
谈及鼠疫,似乎是在诉说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故事,离我们都很遥远,然而2019年11月内蒙古两例鼠疫病人进京治疗的新闻一发布,鼠疫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2020年8月6日至8月8日,内蒙古已发生两起鼠疫死亡病例。所以鼠疫从未远离我们,我们应当提高警惕,绝不松懈,做好鼠疫防控。
鼠疫又叫黑死病,是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比我们熟知的SARS和新冠病毒传染性还要强。在当今世界中,鼠疫菌仍是具有生物恐怖威胁的高致病性微生物,仍被WHO列为可能成为生物战争或生物恐怖战剂的病原体之一。
一、鼠疫流行史
第一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六世纪,起源于中东鼠疫自然疫源地。流行持续50 60年,死亡约1亿人。时值昌盛的东罗马帝国大街上的人开始不由自主摇晃随之倒地,最早感染鼠疫的是街上的流浪人,到最后每天就有上万人死去,国家找不到埋葬死人的地方,只能将尸体堆放在大街上,整个城市散发着尸臭味。肆虐了半个世纪,造成1/4的罗马人口死于鼠疫。这次鼠疫带来的饥荒和内乱,直接造成了东罗马帝国元气大伤,走向了衰落。史称 查士丁尼鼠疫 ,载入医学史册。
第二次大流行始于14世纪20年代,持续300年,一般认为这次鼠疫病源地在中亚细亚的戈壁,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欧洲人口约四分之一死于鼠疫。1348年疫情高峰时,佛罗伦萨、威尼斯、伦敦等城市的死亡人数均在10万以上。该次鼠疫流行在医学史上称为 黑死病 ,到1800年左右才终止。
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持续到20世纪中叶,多数人认为此次流行是从广东和香港开始,经海路向世界传播。共波及亚洲、非洲、美洲的六十多个国家。传播速度之快和地区之广远超前两次大流行,疫区几乎波及全世界沿海各港埠城市及其内陆居民区,死亡达千万人以上。这次世界大流行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终止。
在人类历史上鼠疫的三次世界大流行,造成了数以亿计的死亡,也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朝代的更替。同时推动了传染病的防治方法。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是戴口罩和隔离,而这两个方法都是我们的 鼠疫斗士 伍连德博士在1910至1911年东北鼠疫中首次采用的,彻底地控制了疫情不扩散,并在传染病防治方面沿用至今。
二、动物间的鼠疫是怎样传染给人
1.人剥食旱獭、狐狸等野生动物及不明原因死亡的家养动物后,细菌通过微小伤口侵入身体而得病。
2.通过跳蚤感染。人坐在旱獭洞附近,捡到病死的野生动物都有可能被感染鼠疫的跳蚤叮咬。
3.通过牧狗而感染。狗得鼠疫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狗叼旱獭时被寄生在旱獭体表的跳蚤叮咬而得鼠疫;另一种途径是狗在吃旱獭时得鼠疫。人接触到这样的狗后可能感染鼠疫并造成流行。
4.通过鼠疫病人,特别是肺鼠疫病人感染。
虽然近十几年,我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鼠疫,但现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太多旅游景点将土拨鼠当成噱头招揽顾客。而这土拨鼠就是最常见的鼠疫传播者 旱獭,并且其身上的跳蚤也是鼠疫的高危传播者。
青海省《青海省鼠疫防控条例》《关于禁止猎捕贩运销售旱獭的通告》,不仅禁止抓捕运输旱獭,还禁止旱獭的所有相关制品。所以建议大家,遇到旱獭请自动远离,虽然可爱但有时也会致命。
三、预防鼠疫

1.认真学习有关鼠疫防治知识,自觉执行预防措施,要认识鼠疫的危险性,明确鼠疫是可以预防的、克服恐惧心理,掌握鼠疫的传播途径,防患于未然。
2.做好鼠间疫情和鼠类数量变化的监测,发生鼠间鼠疫时,疫源地居民应积极配合防疫人员采取灭獭灭鼠措施,处理疫区,扑灭疫情,保护人群。
3.经常开展村镇灭鼠灭蚤工作,消除鼠害,创造生产生活的安全环境。
4.野外活动时发现病死鼠、兔、旱獭等动物时千万不要徒手抓拿,更不能剥皮食肉,应该用布袋或塑料袋装好尸体,送交防疫部门检验。
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经常打扫居住环境。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要及时佩戴口罩等。
6.到鼠疫流行地区工作或旅游者,应注意避免在草地上露宿,不要捕捉旱獭等啮齿类动物,不要接触死亡动物。
7.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8.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带口罩,勤洗手。
9.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
10.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颤、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
四、灭獭的重要性
首先开展的是保护性灭獭,不是把所有旱獭都消灭。保护性灭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1.减少动物、人间鼠疫的发生。
2.旱獭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的动物,不会造成物种濒危。
3.是预防鼠疫发生最经济,最简便的方法。

海北州疾病预防中心

2021年6月10日

青海省鼠疫菌毒力强、致死率高,动物鼠疫流行活跃,对群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海北州地处高原,高寒缺氧,经济欠发达,卫生健康投入少,卫生服务半径大,人间鼠疫难以第一时间被发现,导致疫情传播扩散,致多人发病、死亡,给群众造成了很严重的灾难。鼠疫的存在是一个生态现象,当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人类行为造成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时,常会引发鼠疫在动物间的流行。

面对可能到来的危险,我们应该掌握必要的鼠疫防控知识。这份攻略,请收好!
谈及鼠疫,似乎是在诉说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故事,离我们都很遥远,然而2019年11月内蒙古两例鼠疫病人进京治疗的新闻一发布,鼠疫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2020年8月6日至8月8日,内蒙古已发生两起鼠疫死亡病例。所以鼠疫从未远离我们,我们应当提高警惕,绝不松懈,做好鼠疫防控。
鼠疫又叫黑死病,是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比我们熟知的SARS和新冠病毒传染性还要强。在当今世界中,鼠疫菌仍是具有生物恐怖威胁的高致病性微生物,仍被WHO列为可能成为生物战争或生物恐怖战剂的病原体之一。
一、鼠疫流行史
第一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六世纪,起源于中东鼠疫自然疫源地。流行持续50 60年,死亡约1亿人。时值昌盛的东罗马帝国大街上的人开始不由自主摇晃随之倒地,最早感染鼠疫的是街上的流浪人,到最后每天就有上万人死去,国家找不到埋葬死人的地方,只能将尸体堆放在大街上,整个城市散发着尸臭味。肆虐了半个世纪,造成1/4的罗马人口死于鼠疫。这次鼠疫带来的饥荒和内乱,直接造成了东罗马帝国元气大伤,走向了衰落。史称 查士丁尼鼠疫 ,载入医学史册。
第二次大流行始于14世纪20年代,持续300年,一般认为这次鼠疫病源地在中亚细亚的戈壁,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欧洲人口约四分之一死于鼠疫。1348年疫情高峰时,佛罗伦萨、威尼斯、伦敦等城市的死亡人数均在10万以上。该次鼠疫流行在医学史上称为 黑死病 ,到1800年左右才终止。
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持续到20世纪中叶,多数人认为此次流行是从广东和香港开始,经海路向世界传播。共波及亚洲、非洲、美洲的六十多个国家。传播速度之快和地区之广远超前两次大流行,疫区几乎波及全世界沿海各港埠城市及其内陆居民区,死亡达千万人以上。这次世界大流行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终止。
在人类历史上鼠疫的三次世界大流行,造成了数以亿计的死亡,也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朝代的更替。同时推动了传染病的防治方法。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是戴口罩和隔离,而这两个方法都是我们的 鼠疫斗士 伍连德博士在1910至1911年东北鼠疫中首次采用的,彻底地控制了疫情不扩散,并在传染病防治方面沿用至今。
二、动物间的鼠疫是怎样传染给人
1.人剥食旱獭、狐狸等野生动物及不明原因死亡的家养动物后,细菌通过微小伤口侵入身体而得病。
2.通过跳蚤感染。人坐在旱獭洞附近,捡到病死的野生动物都有可能被感染鼠疫的跳蚤叮咬。
3.通过牧狗而感染。狗得鼠疫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狗叼旱獭时被寄生在旱獭体表的跳蚤叮咬而得鼠疫;另一种途径是狗在吃旱獭时得鼠疫。人接触到这样的狗后可能感染鼠疫并造成流行。
4.通过鼠疫病人,特别是肺鼠疫病人感染。
虽然近十几年,我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鼠疫,但现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太多旅游景点将土拨鼠当成噱头招揽顾客。而这土拨鼠就是最常见的鼠疫传播者 旱獭,并且其身上的跳蚤也是鼠疫的高危传播者。
青海省《青海省鼠疫防控条例》《关于禁止猎捕贩运销售旱獭的通告》,不仅禁止抓捕运输旱獭,还禁止旱獭的所有相关制品。所以建议大家,遇到旱獭请自动远离,虽然可爱但有时也会致命。
三、预防鼠疫

1.认真学习有关鼠疫防治知识,自觉执行预防措施,要认识鼠疫的危险性,明确鼠疫是可以预防的、克服恐惧心理,掌握鼠疫的传播途径,防患于未然。
2.做好鼠间疫情和鼠类数量变化的监测,发生鼠间鼠疫时,疫源地居民应积极配合防疫人员采取灭獭灭鼠措施,处理疫区,扑灭疫情,保护人群。
3.经常开展村镇灭鼠灭蚤工作,消除鼠害,创造生产生活的安全环境。
4.野外活动时发现病死鼠、兔、旱獭等动物时千万不要徒手抓拿,更不能剥皮食肉,应该用布袋或塑料袋装好尸体,送交防疫部门检验。
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经常打扫居住环境。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要及时佩戴口罩等。
6.到鼠疫流行地区工作或旅游者,应注意避免在草地上露宿,不要捕捉旱獭等啮齿类动物,不要接触死亡动物。
7.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8.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带口罩,勤洗手。
9.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
10.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颤、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
四、灭獭的重要性
首先开展的是保护性灭獭,不是把所有旱獭都消灭。保护性灭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1.减少动物、人间鼠疫的发生。
2.旱獭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的动物,不会造成物种濒危。
3.是预防鼠疫发生最经济,最简便的方法。

海北州疾病预防中心

2021年6月10日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