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6点,监测保护小组组员们开始集合,布置完任务后,他们便开始一天的监测巡护工作。岩罕陆是监测保护小组组长,他每天要和组员们一起走进野象谷密林中,记录下亚洲象的行踪。
监测保护小组可以说是监测亚洲象的前哨站,工作充满挑战和危险。 我们的工作是全天候的,每天都要进行监测,虽然辛苦,但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岩罕陆说。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象谷区域,沟谷纵横,硝塘密布,为野生亚洲象提供了天然的生活空间。2005年6月监测保护小组成立,主要负责对野象谷周边范围内出现的亚洲象进行跟踪、观察和记录。监测保护小组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9人,平均年龄32岁,并历经了两代跟象人的交替。成立初期,除了对亚洲象活动进行跟踪观察外,小组成员还必须长期穿越原始森林,到密林中寻找亚洲象,在丛林沟谷中拍摄图片、视频资料。
进行监测工作时,监测保护小组组员们都身着碧绿的行装,带齐皮尺、望远镜、笔记本等工具走进丛林,象道、象印等他们都能一一辨识。
在热带雨林里跟踪亚洲象不仅是体力活,更是一项技术活,从观察象印到辨别味道,再到听声识别方向,我们都有特别的研究,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必须掌握这些 秘籍 。这样,组员们不仅能识别象群,也能保护自己。 岩罕陆说。
监测到亚洲象后,监测保护小组组员们会以日记的方式把监测数据记录下来,同时留存图片、视频,待整理后及时上表,最终形成亚洲象监测数据库。监测保护小组的每位组员不仅能知道发现象群的名字,还能根据亚洲象活动的踪迹准确及时预报出亚洲象出没的大体时间、地点、种群和行走路线等。
在长期的监测中,监测保护小组组员们会给每一次出现的象群进行编号,并根据特点为亚洲象取名,如 大排牙 竹笋牙 垂肉脖 等。
监测亚洲象的工作不仅辛苦,还时常面对危险。沿国道213公路有8个象道口,这是象群的必经之路,尤其是8号象道,时常有象群从这里经过,少则5头,多则10头以上,监测保护小组会布置组员在各个路口定点监测,这是与野生亚洲象接触的最前沿,也是监测员最危险的地段。
2018年3月某日下午,组员李富明在8号象道口坚守时,突然听到树枝折断的响声,他仔细观察周围的动静,发现危险已近在咫尺:象道口的上下两端都出现了象群,紧随其后的还有小象,象道口上方的一头母象正向李富明冲来,形势十分危险。情急之下,李富明往排水沟(公路下方的涵洞)纵身跳下,翻滚进入通道中,暂时躲过了危险。可是,母象没有罢休,抬起右腿使劲往水沟里踢碎石,李富明只能紧紧贴着涵洞。40分钟后,监测保护小组的其他组员们陆续赶到,母象返回密林后,组员们从排水沟里救出了李富明。
监测工作虽然很危险,但我非常热爱这份工作。 李富明说。
如今,监测保护小组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项观测保护工作也逐渐走向规范,已完全能够准确预报到野象群出没的信息。
我们监测保护小组的组员常年以森林为家,以亚洲象为伴,一次次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凭的就是执着和坚守。我坚信,人象和谐共生的大自然画卷必将会展现在人们眼前。 岩罕陆说。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