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洋画中的 端节惊变
洋画二十世纪上半叶由国外传入,后在中国风靡一时。它是一种附装在香烟盒内、以促销为目的的香烟小画片。在上海被称为 香烟牌子 ,在北方叫 洋画儿 ,又称 洋片 、 公仔纸 、 啪叽 等。当年,随着烟草市场竞争加剧,中外烟厂竞相印制,使洋画发展迅速,这样一种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纸片深受当时儿童和青年的喜爱,成为人们热衷收藏的对象。
洋画是中国烟草史上的独特现象。洋画题材中,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公案小说和神怪小说题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数量和种类繁多。或者这也可以说是由于香烟的销售特性决定的,它要努力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和口味。在早期洋画当中,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题材的洋画发行过很多。据统计, 三国演义 出过21种, 水浒 出过15种, 西游记 出过9种, 红楼梦 出过8种,参与的大小烟厂有35家。此外,还有 岳传 、 聊斋 、 封神榜 、 东周列国 、 西汉演义 等题材,但具体到 白蛇传 并不多。也就是说, 白蛇传 是洋画中的小众题材,因此其画片价格在同类中都不便宜,而且成套的很少见。
图1
图2
刘先生早年收藏了一套八枚未裁开的 白蛇传 洋画(图1),每枚长5厘米,宽3厘米。从设计上看,采取单线白描形式,上面仅用深红、浅红、黄色三套色,便将人物与场景栩栩如生表达出来。这套洋画背面印有 越剧、白蛇传、永利纸品工业社 的字样(图2),属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发行的画片。但可惜的是,这套 白蛇传 并不完整,下方缺损了不少枚。从画面内容来看,从上至下的顺序比较合理:第一张是白素贞、小青和许仙同坐一船;第二张是许仙借伞;第三张是白素贞思念许仙;第四张是白素贞与许仙一起吃饭;第五张是许仙与白素贞结婚;第六张是白素贞与许仙对饮;第七张是白素贞现形;第八张是白素贞求灵芝救夫。
刘先生表示,从逻辑顺序上看,第六张其实就是白素贞喝雄黄酒,因为接下去的一张便是现形,这也就是著名的 端节惊变 。在端午节的午餐桌上,镇江人有吃 十二红 的习俗,而且还要喝点雄黄酒,这与《白蛇传》的传说也有关。传说白素贞与许仙结成夫妻后,遭到法海的一再破坏。许仙误信法海谗言,在端午节逼白素贞饮雄黄酒,白素贞酒醉现出原形,吓死了许仙。所以民间更相信雄黄酒可解蛇虫百脚 五毒 。于是,端午家宴时,不管平时会不会喝酒,人人都得饮一点。小孩子不会饮酒,就在额上抹上雄黄,或用雄黄酒写个 王 字。
茅山道士 的铺垫功能
那么, 白蛇传 与茅山有关联吗?刘先生的洋画同样给出了答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白素贞的法力究竟如何?白素贞是青城山一条修行了一千八百年的白蛇成精。这年头不算短了,比《西游记》中一般的妖王长多了。千年老妖,在许多神魔小说中,就已经是超强老怪。因此在《白蛇传》中,白素贞的法力十分高强,在人间几乎没有对手。
《白蛇传》中,一共有一道一佛两波人马前来降妖。道家代表为茅山道士陆一真人,佛家代表则为金山寺法海禅师。那么,白素贞与两波仙家斗法,谁胜谁负?大家都心知肚明。陆一真人乃茅山嫡传弟子,颇为厉害,书中赞其 道术精高,能驱妖治怪,遣鬼役神 。他在吕祖庙中免费施舍丹药,救治众生,见到许仙满脸妖气,主动送出灵符三道。不想被白素贞看破,于是两人有一番大战,最终白素贞技高一筹。
巧的是,刘先生收藏的另外两枚洋画正好与一道一佛相关,且洋画背面有说明文字和序号,皆为繁体字竖排,无句读。从洋画风格来看,基本上是全彩印刷了,比之前的要细腻许多。第一张洋画背面注明 白蛇传,拷打道士(十一) ,介绍为 四月十四吕祖诞辰,许仙前去拈香,庙内有一道士见许仙顶透白光,知有妖魔缠身,赠予三道灵符,嘱其返家镇妖,早被白氏知悉,赶往庙内命五鬼将道士拷打 。再看画面,有一道士正被五鬼吊打(图3),前景为一男一女,应该就是白娘子和许仙。后景则是名为 福济观 的道观,观内有不少人,似乎都在朝这边张望。道士上方还有一面表明其身份的旗幡,上写 茅山道,出卖,风云雷雨 ,将茅山道士的身份彻底坐实。
图3
第二张洋画背面注明 白蛇传,法海飞钵(十九) ,介绍为 白氏水漫金山伤害生灵犯了大罪,因此天数难逃,法海取了钵盂,授予许仙,行至房门口,钵盂口中透出一道金光,呼的一声罩在娘娘头上把人收进去了 。从画面来看,白娘子头上有闪闪发光的钵盂,而许仙的表情则是一派愕然(图4)。
图4
在《白蛇传》里,镇江金山寺的法海和尚担任着重要角色 救度者。法海第一次见到蛇妖并未痛下杀手,主动去铲除异类,只是告诫妖精莫要作恶,残害生灵。到后来许仙来寻求帮助,他才给钵盂帮忙收妖,还在收服妖物时表示出怜悯之心,称只要它们现出原形便免其一死,这多少体现了佛门弟子慈悲为怀的精神。但后来的法海似乎越来越不近人情,他以出家人的身份介入到滚滚红尘之中 和 济公 一样,法海也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融合后的特定人物。
镇江知府 的 人物设定
白蛇传传说基本成形于南宋,至迟到元代已被文人编成杂剧和话本,明代剧作家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其中最早也是较为完整的文本。而冯梦龙曾在丹徒县做过儒学训导和教谕,这使他有机会熟悉和了解镇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风俗传说。在其笔下,镇江在宋代的不少真实地名和景观,如五条巷、金山寺等都被他编进了话本中。
明清以来至现当代,民间口头文学与各类俗文艺的改编、搬演相互融合渗透,使 白蛇传 最终成为故事、歌谣、宝卷、小说、演义、话本、戏曲、弹词、洋画、年画、连环画等众多文艺形式。刘先生还收藏了一枚老洋画,其背面印有网格状图案,还有几行文字,从上至下依次为: 名剧人物,白蛇传,剧中人,镇江知府 的字样(图5),可见这是一种 名剧人物 题材的洋画。洋画正面构图采取 开窗 形式,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中间圆框内是一位略带诙谐感的官老爷形象,八字眉、丁字须,红色官帽,一脸彷徨无措的样子(图6)。
图5
图6
从城市来讲,杭州、镇江均是 白蛇传 传说的重要流传地。西湖十景中的断桥残雪和雷峰夕照都与白娘子有关,一个是开始时断桥邂逅、游湖借伞;一个是结束后永镇塔下、雷峰别离,一头一尾构成了整个神话爱情传说的主脉络。而从生活角度上讲,镇江更应是白娘子和许仙生活的主要场所。在《白蛇传》中,许仙因为盗宝的官司被发配到镇江,这时出现了一位员外在镇江接应许仙,这在众多古本《白蛇传》中都有这样的设定。随着故事的递进,情节发展逐渐与金山寺、法海关联起来,这样端午显形、昆仑盗草、寺庙囚禁、水漫金山这些后续章节才能顺理成章。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镇江知府 的角色设定在整部传说中虽然无足轻重,但作为一个重要节点城市的首脑人物,却是不可或缺
白蛇传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镇江是其重要发源地和民俗文化圈的中心地带。从早期洋画中寻找这一传说的痕迹,可能是大海捞针,或者是沧海一粟,尽管如此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一古老图文并茂形式带来的诸多乐趣。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