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清脆的鸟鸣唤醒梦中的城市,朗朗的读书声、汽车的鸣笛声、机器的轰鸣声 交错起伏的声音昭示着一座城市的精神与活力。
声音里有科技哲学。
在热门电影《星际穿越》和小说《三体》中,不约而同地将引力波选作人类未来的通讯手段。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这一来自外太空的 声音 或将对未来通讯技术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声音能够改变城市。
5月24日,常熟市与上海音乐学院签约开展战略合作,校地双方以音律为媒,签署三项协议、揭牌四个平台,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机遇注入音乐动能。当晚,一场由上海音乐学院带来的新时代《长征组歌》 声 动虞城。如此美妙的声音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美妙的声音背后,一座坐落于常熟的 苏州 中国声谷 逐渐显露出来
去年9月8日,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程启动仪式现场,常熟市与南京大学签署 苏州 中国声学创新谷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 苏州 中国声谷 项目建设正式拉开帷幕。11月30日, 苏州 中国声学创新谷 全球推介会在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会上致辞,并共同为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会上,还发布了20条 苏州 中国声学创新谷 人才、产业扶持政策,举行了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声学工程学科暨 苏州 中国声学创新谷 全球人才双招双聘发布仪式,总投资154亿元的20个重点声学项目集中签约 为进一步推进常熟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常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常熟携手南京大学,联合中国声学学会、常熟理工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多元主体,共同打造 苏州 中国声谷 。
声谷创新区景观片区概念图(常熟经开区供图)
声感智慧城
声音,注解着城市的精致生活。
在常熟经开区,声音的力量被进一步放大, 跳动 的声波成为市民学习、工作、生活中无形的助手,一座 声感智慧城市 正逐步成型。
最近,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一间特殊的教室成为学生们争相 看稀奇 的地方。9块泛着亮光的白板均匀悬置在教室顶端,将整个空间照得通透敞亮,而它们的作用不只是几盏灯那么简单。
这是我们在常熟打造的首个声光一体教室。 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处处长花建国介绍,针对学生近视率增加、教室声场分布不均等问题,常熟经开区在此试点安装智能健康视听系统,通过创新照明技术和专业声场设计,实现教室内光线充足,照度均匀,声场平坦均衡。 只要在教师胸前别上一个食指大小的收音设备,就可将声音同步传送到教室的每个角落。 花建国说。
不论是坐在第一排,还是坐在最后一排,老师的声音都一样响亮清晰。 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基础管理部20单招计算机班的付苏南说。
与声学在智慧教育应用场景方面同步上线的是智慧交通应用场景。走出学校,踏上龙腾南路和江浦路路口, 会说话 的红绿灯是这个路口永不下班的 交通督导员 。
在这个红绿灯上方装有行人抓拍取证相机,下方两个显示屏上分别滚动播放着行人闯红灯曝光记录和宣传警示表扬通报。一旦行人有闯红灯行为,尽职尽责的 交通督导员 立刻上线, 你已闯红灯 语音提示开始响起。
这套系统以定向声控技术,通过融入视频分析、运动跟踪、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自动检测行人闯红灯违规行为,实时定向警示。 常熟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滨江中队中队长顾郡明说。
提升非现场执法能力,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声学智慧交通在鸣笛和炸街车抓拍系统上也有应用。江南大道与江浦路路口的 电子警察 近期进行了 装备升级 ,以先进声源定位技术为核心,以波达方向定位技术、波束形成技术、自动噪音抑制技术为基础,一套从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到执法提升的绿色交通闭环在此形成。
此外,常熟经开区还在江南印象市民广场试点安装了智慧舞场系统,通过定向声专利算法和技术,创造出一个不干扰周边区域的特定音频空间,有效解决了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
今年以来,常熟经开区已在区域内布置了6个声学技术场景应用,接下来,将持续拓展声学技术在工业降噪、道路隔音、医疗健康、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全力贯通声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加快走出 声学让城市更美好 的生动实践。
声学研究地
声音,构建着吸引人才的磁场。
5月24日,常熟与上海音乐学院签约开展战略合作。其中,上海音乐学院 长三角数字声音研究院落户于 苏州 中国声谷 ,将建设声学文化人工智能实验室,采集和整理长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标本,建立 长三角民间声音数据库 和 声音博物馆 ,努力构建以常熟为特色窗口的长三角区域江南文化研究展示平台。
眼下, 声学 已成为常熟经开区最热门的词汇。
如何打造 苏州 中国声谷 ?究其根本,深入推进声学研究,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是第一步。在这一点上,常熟起步扎实。
去年9月8日,常熟与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打造 苏州 中国声谷 。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声学教学与科研基地的高校,拥有国内最好的声学本科专业、一流国家重点学科以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为 苏州 中国声谷 着力打造的核心载体平台,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顺势而起,5700平方米核心办公研发载体装饰修缮工程已高效快速完成。
研究院瞄准国际声学科技前沿、面向国家产业发展需求,以突破声学基础材料关键技术、研制关键核心器件、攻关重大装备体系为使命。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副院长、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卢明辉介绍,自去年12月份运营以来,研究院已成功对接汉天下、地球山、喜马拉雅等大型项目,签约8个由院士、国家级人才领衔的科研团队入驻,声学材料检测平台、电声产品检测平台、声品质测评平台等正在筹建,力争形成核心集聚辐射效应。
一个个项目落地,一批批平台聚集,创新的火花在这里汇聚, 苏州 中国声谷 声学创新平台矩阵雏形初现,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6月21日,在常熟经开区精英创业园还将举行首届全国声学创新创业大赛(线上赛)暨 双创天堂 2021苏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 中国声谷 专场赛。
目前,南京大学与常熟理工学院就声学人才培养、平台共建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常熟理工学院将增设声学工程系及声学技术现代产业学院。 苏州 中国声谷 将依托南京大学雄厚的声学基础实力,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常熟理工学院输送行业人才,中国声学学会培训职业技能人才,形成多类型人才矩阵,合力驱动声学产业创新发展。
声音产业链
声音,聚合起新型产业集群。
5月31日,常熟经开区在南京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声学创新创业大赛(南京分赛)暨 双创天堂 2021苏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 中国声谷 专场赛。
现场,车载语音交互系统及座舱内饰件表面扬声系统项目、语音编码芯片项目、声光联动智能监测系统项目等16个优质声学项目参与角逐。
希望通过搭建一个创新创业的擂台,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拥抱南京大都市圈的优质声学创新资源,吸引集聚一批声学产业项目来常熟落户发展。 常熟经开区科技创新局局长钱韧说。
声学作为一门渗透性极强的学科,和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等众多领域深度交叉,在军事、医学、建筑、人工智能等领域均可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 新基建 国家战略的布局下,更是有望催生万亿级市场。
不同于以往引进单个具体的项目,我们希望通过培植创造能力、集聚创新资源,逐步形成一个覆盖产业、城市、生活的创新生态圈、孵化区、策源地,以创新驱动产业,以产业实践创新,为常熟持久发展、引领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常熟市委常委、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史红亮说。
近年来,随着立讯、亨通等消费电声、海洋水声龙头牵引效应逐步显现,常熟经开区声学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已具备一定的声学产业基础和较为成熟的应用场景。
根据规划,常熟经开区重点聚焦医疗超声、材料声学、工程声学、信息声学、电声学、海洋声学等6大产业方向,围绕产业链 补链、强链、延链 ,未来五年,力争导入声学产业龙头企业10家、规模企业30家,培育声学领域创新型产业集群。
5月19日,中国声谷创新加速中心(基地)成功发布。加速中心位于 苏州 中国声谷 生产智造核心区域,占地面积160亩,总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采用 产业配套载体 和 联合检测平台 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将声学产业链企业在发展中所需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截至目前,加速中心第一批入驻项目预计总投资24.8亿元,产品包括体声波滤波器、声表面波滤波器、数字MEMS扬声器、动铁声学模组等,预计达产后项目年产值超25亿元。
目前,常熟经开区正积极对接位于深圳、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68家声学企业,立讯新增智能移动终端模组项目,住友橡胶新增吸音海绵轮胎项目,招商引进启弘声学、奥世达、皓吉达、润华精密、中科建声等声学项目14个,总投资56.29亿元,在谈入库项目18个。
4月29日, 苏州 中国声谷 上海招商推介会成功举办。会上,常熟经开区与小马创业村(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商谈,将携手共建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常熟)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聚起 资本之力 ,为声谷入驻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实现创新发展 加速度 。
在常熟人的畅想中,2021年的 苏州 中国声谷 建设将由这些数字和项目反映出其进程
全年引进领军人才团队不少于10个,会聚高层次研发人员200人;
出台 声谷人才计划 ,全年声学高层次人才创业领军项目立项100个以上;
启动常浒河 声谷核心区 一期功能区建设,高标准建设艺体中心 声谷大剧院 ;实施 有声文化城 改造,大力营造全区域声学场景氛围特色
长江之畔,声震寰宇。声谷时尚魅力新城蓄势待发!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