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7日,在蒙城县安徽精益诚食品有限公司蔬菜基地,西兰花就近进行加工后直接销往海外市场(资料图片) 胡卫国 摄
协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探索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方式方法,瞄准长三角中心城市和高水平园区,以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园区为抓手,采取建设园中园、托管园、“飞地经济”等多种合作方式,实现互利共赢……《纲要》提出,要深入落实省“五个区块链接”,建立与长三角地区政府、开发区等常态对接机制,加强沟通互动,落实合作事项,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做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载体,推进6个省级开发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承载能力,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纲要》提出,要落实省“158”行动计划,加快与沪苏浙地区合作交流,推进“亳”字号农产品走出去,提升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给质量, 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到2025年,新增设施蔬果栽植面积10万亩、市级以上蔬果标准园20个。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加强与沪苏浙电商企业、连锁超市等合作,开展直销连锁配送,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销往长三角地区。
《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亳州中医药产业优势,积极参与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发展,打造面向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全世界的中药材供给体系和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大亳州市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宣传力度,面向沪苏浙开展中医药文化推广活动;培育具有亳州中医药特色的服务贸易项目、服务业品牌、旅游品牌,建设一批融中医医疗养生、药膳体验、健身休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中医养生保健基地,把亳州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文化休闲、中医药养生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长三角健康发展能力。
《纲要》提出,坚持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通过深化教育领域、公共卫生领域、医疗领域、信用领域合作,全方位提升我市公共服务能力水平。
大力推进区域开放合作
发挥亳州作为连接长三角和中原地区的节点城市作用,依托现代中医药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市县在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合作,探索园区共建,实现优势互补、组团发展,扎实推进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纲要》提出,要积极落实国家《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和《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省实施方案》,坚持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战略定位,健全会商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协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产业体系分工合作,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纲要》提出,要坚持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全面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安徽省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为主线,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突破口,构建生态系统健康、环境质量优良、资源利用高效的区域性河流绿色发展体系。到2025年,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亳州样板。
《纲要》提出,要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水土保护和污染治理,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纲要》提出,要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完善流通保障机制,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要加快亳州机场和空港物流园建设,高标准建设亳州港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园、亳州港涡阳港区城东作业区公铁水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园,全面提升铁路公路水路货物运输能力,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支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到2022年底,全市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全市城乡实现邮政快递网络全覆盖。
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
“加强优质龙头企业培育和招引,推动‘龙头+配套’协同发展,快速做大做强开发区首位产业,增强集聚能力。力争到2025年,建成经营(销售)收入超千亿元开发区1个、超500亿元开发区2个、超300亿元开发区5个。”《纲要》提出,要坚持走“科创+产业”道路,实施开发区创新能力提升、特色产业做强、龙头企业培育行动,推进开发区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推动开发区创新集聚发展。
《纲要》提出,依托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提升开发区规划建设水平,完善提升载体功能。科学编制新一轮开发区发展规划,完善功能配套,推动开发区标准化建设,实现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机衔接。强化电力、热力、天然气等保障供应,按照“七通一平”标准,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实施数字园区培育工程,大力推进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加快布局建设开发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建成智慧政务管理、智慧产业运行、智慧设施管理和智慧公共服务四大平台体系,推进开发区从单一产业园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变,打造现代产城一体化新区。
《纲要》提出,坚持优秀干部派往开发区、优质资源配置进开发区、优惠政策落实在开发区,推动要素集聚,放大融合效应。通过保障土地供给,强化金融和人才支撑,全面推行开发区“标准地”改革,着力提高亩均投资强度和亩均税收。严格准入机制,严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项目入园,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打造绿色园区。
《纲要》提出,推动建立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法定机构改革试点,优化管委会内设机构设置,鼓励开发区推行企业化管理,健全绩效激励机制。创新开发区多元化建设和运营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专业化园区运营商,大力推广“管委会+公司”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公共设施、标准厂房等建设。剥离开发区社会性事务管理服务职能,动态完善开发区赋权清单,依法有序下放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提高管理与服务效率。充分借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主动承接蚌埠片区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开展联动创新区建设。
抢抓机遇实施靶标招商
深入推进“亳州老乡·请您回家”活动,实施“凤还巢”工程,推动以“亲情+优惠政策”方式鼓励亳籍成功人士回乡投资;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全程代办制”,实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纲要》提出,要坚持突出精准招商、创新方式招商、完善机制招商,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提质工程。
《纲要》提出,要全面梳理我市产业优势和短板,科学制定产业招商地图,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式产业链招商。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认真研究沪苏浙产业转移趋势和上市企业、行业百强企业战略布局,锁定龙头企业,实施靶标招商,努力引进“链长”“群主”项目,实现引来一个、搞活一链、带动一片。
《纲要》提出,要创新招商引资政策,提高相关扶持政策的精准性和吸引力,鼓励县区、开发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法定范围内制定出台具有创新性、操作性强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在巩固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展会招商等传统招商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网络招商、基金招商、金融资本招商,不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发展。健全全市各载体和驻外招商机构信息联动以及招商项目市内异地流转利益共享机制,协调推进“双招双引”。整合各种宣传资源,打造主题招商品牌,建立系统的投资环境宣传推广运行机制。
深化合作提升外贸外资
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国际便利化运输合作机制,建立健全适合内陆多式联运标准规范和服务规则,加快对接融入中欧班列(合肥),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高效便利运转;争取开展中药材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促进中药材外贸优进优出;支持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发展和“海外仓”建设;组织企业积极参加进博会、广交会、华交会等国内重点展会……《纲要》提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完善国际市场多元化布局,鼓励和促进我市骨干企业到境外建立资源开发基地、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重点瞄准欧洲、东南亚、中亚、非洲等重点国家和地区,支持企业建立经贸合作园区。
《纲要》提出,要全面落实进出口政策,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完善外贸企业孵化培育机制,支持现代中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重点外贸企业采取重组兼并、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强强联合,组建“走出去”企业联盟,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新设、并购、参股等方式开展跨国经营,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快培育出口企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进出口实绩企业达240家,进出口规模超1000万美元企业达50家,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15亿美元。
《纲要》提出,通过建立常态化外商投资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大力开展境外招商活动,拓宽利用外资领域,鼓励本地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到境外开展投资,深度开展国际合作,稳定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十四五”期间,力争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5%。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