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攻坚”皖西南 “振兴”再出发

“攻坚”皖西南 “振兴”再出发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1年06月28日 02:06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安徽淮南墙体广告

 地处皖西南的安庆市,2014年建档立卡时,贫困村375个,占全省12.5%,深度贫困村30个,占全省24%;贫困人口67.63万人,占全省近1/7;贫困类型多,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约占60%,是全省脱贫任务最重、攻坚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面对如此严峻的脱贫形势,安庆市聚焦精准,尽锐出战,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脱贫质量,突出党建引领,促进合力攻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脱贫“成绩单”。去年底,该市37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67.6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如今,一条条新修的大路打通了阻塞经济发展的“动脉”;在繁忙的生产车间,一批批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增收;在曾经面貌破落的乡村,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安庆,正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奔跑。

上下一心民生答卷沉甸甸

白天采茶,晚上制茶。6月中旬,正值夏茶采收时节,桐城市黄甲镇黄铺村的脱贫户朱国青已经连续忙活了2个多月。 “虽然这是一年中最累的时候,但也是一年中最挣钱的时候。这一下进账就得有七八万呢! ”

老朱和爱人都有残疾,和他们一块儿生活的还有女儿和2名外孙,生活十分困难。全家5口人,2014年建档立卡时年收入仅有几千元,刚刚够上温饱线。 “多亏了扶贫的好政策,这几年我跟老伴享受了惠残政策,外孙也享受了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全家人在危房改造政策的扶持下,盖起了新房。 ”朱国青告诉记者,自己近年来在镇、村两级的帮扶下不断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已达50亩。如今,老朱家年收入有10多万元,还带动了周边9户脱贫户增收。

安庆市,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的脱贫户还有千千万万。 2014年至2020年,该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由4394元增至13450元,增幅206.1%。约67万人实现了吃穿不愁,稳定增收,告别了贫困生活。

该市广大农村地区的民生保障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全市所有建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义务教育薄弱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群众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行路难等“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安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人任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一组长,市级负责同志至少联系1个困难乡镇、结对帮扶1个贫困村。全市1330家机关单位党组织、570多家民营企业和行业商(协)会、8.6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贫困村,通过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百企帮百村”“青春扶贫志愿行动”等行动,推动资源和力量下沉一线。

要素聚集脱贫质量“成色足”

眼下正是桃子成熟的季节,在宿松县趾凤乡的趾凤村产业园内,一颗颗圆滚滚、粉嘟嘟的桃子挂满了枝头。“要不是村里有了产业园,我哪能在家门口找到这么好的工作? ”产业园管理员贺荣华说,有了稳定的工作,就有了稳定的增收,自家每年收入有5万多元,“贫困户”的帽子算是彻底甩掉了。

趾凤村人均耕地面积仅0.4亩,过去以水稻种植为主,效益低,增收难,90%的山场为经济效益很低的松树及毛竹。 2017年,该村党总支在帮扶单位安徽建工集团的帮助下,因地制宜建成了以鲜桃、丑橘为主要品种的休闲农业产业园,如今年销售额在30万元左右。此外,村里还建起了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发展起中草药种植等产业,全村200余人实现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有人才、资金、技术等这么多发展要素下沉到村,必须抓住机会好好干!”趾凤村党总支书记王亚维坚定地说。今年2月,趾凤村党总支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安庆市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动人才资源向扶贫一线下沉,先后选派驻村扶贫干部1534人,实现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广泛吸纳优秀年轻大学生、致富带头人、回乡创业青年、复转军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为贫困乡村引来人才“活水”。

为推动各项发展要素进一步聚集到“刀刃”上,安庆市还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内县域结对。该市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安排没有扶贫开发任务的经开区、迎江区、大观区分别与岳西县、望江县、太湖县结对帮扶;安排有扶贫开发任务但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桐城市、怀宁县分别结对潜山市和宿松县。帮扶地区为被帮扶地区提供资金、电商、产业、旅游、园区、人才、文教卫、法治服务、劳务等全方面的支持,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得到改善。

随着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实施,昔日的贫困地区旧貌换了新颜,夯实了基础、补齐了短板、消除了瓶颈,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375个曾经的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由2014年的14.29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47.87万元。

创新载体有效衔接抓振兴

为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早在2017年,岳西县黄尾镇就创新载体,开办扶贫夜校,通过定期举办相关培训,向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传授生产技术、教会致富方法、树立脱贫信心。

“扶贫夜校的养鸡培训对我帮助非常大。专家的讲解让我掌握了更多养殖技术,扩大了养殖规模,顺利脱了贫。 ”岳西县黄尾镇平等村脱贫户汪秀对扶贫夜校赞不绝口。这一“志智双扶”的扶贫方式很快也在全市推广开来。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仅岳西县就累计举办扶贫夜校5500多期,参学群众8万多人次。

图为望江县漳湖镇中洲村扶贫光伏板集中区,该光伏电站为当地脱贫户年增收超20万元。通讯员嵇奕华李响摄

不仅是岳西县的扶贫夜校经验,近年来潜山市的“黄铺经验”“20分钟就业圈”,望江县产业扶贫规划、扶贫资产管理等经验做法都在全市得到有效推广。该市涌现出了吴伍兵、黄勇等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先进典型,通过积极宣传,发挥了良好的带动效应。该市扶贫部门紧密结合安庆实际,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

针对扶贫资产管理中容易出现家底不清,产权、责任、利益不够明晰,管理松懈、监管不严,后续管理机制缺失等情况,安庆市探索建立了扶贫资产登记、扶贫资产管护、扶贫资产使用、扶贫资产处置、资产收益分配5项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该市建立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筑牢返贫致贫防线。

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庆市将继续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好队伍、责任、措施衔接,深化新型农村经济“头雁”培育行动,启动乡村振兴人才成长计划,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和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全面转向乡村振兴。(记者洪放)

岳西县主簿镇农民在田里采摘茭白。通讯员储方彬摄

水清岸绿展新颜

见习记者陈成

水是安庆的经脉,城市因水而兴。安庆市水网密布,外倚长江,内拥大湖、破罡湖、石门湖等10大湖泊,怀抱康熙河、顺安河、泉潭峡等46条河渠,河湖水面率达25%。近年来,该市持续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使得“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灵动景象得以复现。

近日,记者来到花亭河边,只见河水清幽,河两旁的美人蕉争奇斗艳,三三两两的居民沿河漫步。 “整治之前,这里河水污浊,家家户户门窗紧闭。现在环境变好了,平时没事我都会来这边走走。 ”居住在花亭北村的廉大爷告诉记者。

花亭河由浊变清只是安庆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的一个缩影。 2016年以来,该市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补水等措施,深入推进谷桥河、大寨河、十里河、花亭河、免锣巷河等10条黑臭水体整治。2019年底,这项整治工程完成并通过省级复核,达到“初见成效”目标,去年底又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长制久清”复核。

为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该市创新整治方式,建立城区污水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双周调度,梳理排查问题,制订整改事项清单,形成专报督办。该市还成立污水排查整治技术专班,开展“解剖麻雀”式排查,实施排查、方案、整治一体化。

与此同时,安庆市先后对白泽湖、怀湖河、秦泉河、港桥河、泉潭峡、小港、晴岚沟、港口沟、破罡湖泵站前引河、窑沟等“一湖九河”以及康熙河、顺安河、潜江河等骨干河湖进行治理,整治河道长度54公里,水系布局得以优化,初步构建了“一城活水”的生态水网。

2020年,安庆市境内主要水体环境质量与以往相比明显改善,国控考核断面12个,100%达标。 9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岳西县菖蒲镇水畈村的高标准茶园。通讯员程小龙摄

连台好戏进万家

见习记者陈成

“你好比杨柳遭霜打,但等春来又发青……”近日,在潜山市塔畈乡彭河村的乡村大舞台上,来自安庆市京话艺术剧院的2名演员正在对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路遇》。村民们不时拍掌叫好。 “没想到家门口也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戏曲表演,太棒了! ”当地村民江大姐感叹道。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安庆市政府近年来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送戏到基层,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送戏进万村”“戏曲名家走基层”“戏曲进校园”等活动2000多场。

“演出前,我们会听取村民意见,适时调整节目单,不少节目都是村民们自己选定的。 ”国家一级演员、京话艺术剧院院长潘丽萍介绍,从2016年起,京话艺术剧院就开始承接政府“送戏进万村”“戏曲名家走基层”等项目,每年要到100多个村子演出。

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农村公路通乡达野、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五年送戏下乡之路,潘丽萍也感受到了乡村风貌的巨变。 “最初那几年,到村里演出,要提前好几天过去搭建舞台。现在很多村子兴建了大舞台,我们只需带服装道具过去就行,省时省力! ”潘丽萍告诉记者。

“十三五”期间,安庆市着力解决文化设施建设历史欠账问题,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由29万平方米增加到37万平方米;建成了1479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6.8%。

与此同时,安庆市不断创新传播形式,搭建全国性展演平台,让黄梅戏“唱起来、走下去、走出去”。2013年起,安庆市持续举办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和“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塑造了“黄金周·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文化旅游品牌;去年,该市组织39名黄梅戏专业演员,开展了43期黄梅戏教唱网上直播活动,浏览量达到12万人次。此外,该市还上线了国风连载漫画《女驸马》,黄梅戏“破圈”进入“二次元”世界。

“未来,我们将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持续提高服务效能、加强戏曲传播力度,让黄梅戏走进千家万户。 ”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