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川报聚焦凉山丨传承红色基因 迈步新时代新长征

川报聚焦凉山丨传承红色基因 迈步新时代新长征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1年07月01日 02:07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四川凉山墙体广告


盛夏,广袤凉山,一片生机盎然。连日来,组组捷报从凉山大地传出。成昆复线获得新进展,峨冕段首片T梁成功架设;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9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这是一段崭新的历程。

站在历史交汇处,回望百年奋斗路,长征精神跨越时空,散发光芒。

86年前,红军长征经过凉山。鲜红的党旗一路飘扬,一个个红色故事被凉山儿女代代相传。

巧渡金沙江,摆脱敌军围追堵截;会理会议,巩固遵义会议成果;彝海结盟,铸就民族团结不朽丰碑 凉山在波澜壮阔的长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学者认为, 长征 一词最早提出,就是红军在凉山州冕宁县时。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冕宁,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里面提到长征时是这样说的: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岁月过往,精神永存。长征精神深深根植于凉山这片热土,凉山民众以 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雄心壮志在新长征路上奋进。

长征精神是筑梦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激励凉山干部群众努力奋进!


红色基因

凉山薪火相传

5月18日,凉山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VR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课程。这堂课通过交互任务的方式,让学员身临其境,体验 彝海结盟 历史场景,深切感受到了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彝族同胞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彝区的深厚民族情谊。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2020年11月18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揭牌。标志着凉山州全面融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 1个总部+5个分院 的总体布局。凉山彝海结盟分院作为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助推基层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将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打造新时代思想理论建设阵地,构建新时代特色办学格局,把准新时代干部培训主题。当天还为凉山彝海结盟分院冕宁校区、会理校区进行了授牌。

凉山彝海结盟分院通过深入挖掘 彝海结盟 会理会议 巧渡金沙江 等红色资源,整合脱贫攻坚、水电开发等凉山新时代发展成就,打造了主题鲜明、特色彰显和水平一流的教学。

凉山彝海结盟分院现有情深意长结盟路、统一思想北进路、脱贫攻坚暖心路、航天科技奋斗路、水电开发跨越路、生态文明发展路6条特色教学线路、51个现场教学点,着力打造 红军长征+新时代长征 的特色教学线路。

长征精神是走好新长征路的强大精神动力,为了全面展示凉山脱贫攻坚的 新长征路 ,该院打造了《敢啃最硬骨头敢攻最难堡垒 脱贫攻坚的凉山实践》的特色亮点课程,展示凉山脱贫攻坚成就来之不易,以及凉山人民为了实现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而探索走出的一条具有凉山特点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之路。

下一步,凉山彝海结盟分院将紧扣全省布局,找准凉山定位,以打造标准一流、特色突出、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培训基地为发展目标,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流干部学院贡献 凉山力量 ,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 凉山实践 。

红色土地

新添 红色地标

6月23日,白鹤滩水电站1号机组顺利实现与电网同期并网,标志着东方电机自主研制的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即四川境内)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进入并网调试阶段。并网调试完成后,机组将转入72小时试运行,按计划在 七一 前实现投产发电目标。

白鹤滩水电站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在凉山,这样的大工程大项目还有很多。

在冕宁,从 彝海结盟 的取水点出发,向西南方向约50公里便是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卫星基地1970年动工,1982年建成并交付使用,1984年6月8日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1985年10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此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担卫星发射最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航天发射场, 中国休斯敦 和 中国航天城 走向世界,享誉全球。

锦屏一二级水电站,高峡出平湖。锦屏水电站,包括锦屏一级和二级水电站,总装机840万kW,位于冕宁、木里、盐源三县交界处的雅砻江锦屏大河湾上,是国家在雅砻江上规划建设的巨型电站之一,是雅砻江上最大的水电站,主体工程于2007年1月开工建设。2014年11月29日上午,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宣布正式投产运行。至此,我国 西电东送 标志性工程、拥有世界最高拱坝、世界最大规模水工隧洞群的锦屏水电站14台6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

锦屏地下实验室,世界最深暗物质实验室。位于冕宁县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垂直岩石覆盖达2400米。这个实验室不仅探测暗物质,还可以开展地下核天体物理实验、太阳中微子等重大基础性前沿课题研究。

一项又一项的大国重器,凝聚着建设者们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踏行于这片红色的土地,我们跨越时空,聆听历史的声音,汲取奋进的力量。

彝海结盟

有了新篇章

6月,走进青山碧水掩映的冕宁彝海 结盟新寨 ,一条条直达家门的道路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一幢幢彝寨新居错落有致,黑红黄三色的点缀将村庄的质朴之美、彝风彝韵凸显得淋漓尽致。

这里作为86年前 彝海结盟 发生地,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红色足迹,如今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经典景区。

美丽村庄得益于新时代下续写的 彝海结盟 新篇章。

2016年10月,战略支援部队与彝海村订下新的脱贫攻坚 盟约 ,帮助当地村民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4年多来,战略支援部队总计投入1000万余元, 结盟新寨 拔地而起,成为冕宁县红色旅游线路上的特色景点。

近年来,彝海镇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农业资源,构建 农文旅 融合发展新格局,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引领群众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彝海镇彝海村成为 结盟新寨 ,续写新时代 彝海结盟 的佳话。

86年前,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在万里长征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80多年后,新时代的 彝海结盟 精神在传递,凉山焕然一新。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来自全省各地的5700余名帮扶人员踏上凉山这片陌生土地,和当地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10家中央单位、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广东浙江两省,珠海佛山湖州3市和省内11个市县对口支援,三峡集团、28家中央在川企业及省属国有企业、641家民营企业、商协会在凉山落实财政性帮扶资金、捐赠资金累计145.2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298个。这些力量,助力凉山夺取了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

红色革命精神在凉山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扎根、生长、传承,鼓舞一代又一代凉山儿女续写新时代的 彝海结盟 。长征精神还将继续照亮前路,目前,浙江宁波 四川山东西部协作已正式启动,宁波将 接棒 佛山助力凉山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弘扬长征精神,凉山将在新长征路上奋勇前进。

深挖红色资源 擦亮凉山红色旅游品牌

2021年的端午节,凉山共接待游客63.7457万人次,旅游综合消费总收入70870.129万元。凉山丰富的红色文旅资源备受游客青睐,冕宁彝海景区、会理会议景区、西昌知青博物馆景区等红色景区较去年同期接待人数都大幅增加。

凉山是一片红色的沃土,红色遗址遗迹在凉山各地星罗棋布。近年来,凉山红色旅游活力迸发。

凉山目前建有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冕宁县红军长征纪念馆、彝海结盟纪念馆、红色冕宁纪念馆4家革命文物主题纪念馆。其中,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和冕宁县红军长征纪念馆被命名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彝海结盟纪念馆被命名为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凉山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凉山州廉政教育基地 。全州革命文物主题纪念馆均向公众免费开放,年均接待游客71万人次。

在近期四川省 重走长征路 奋进新征程 红色旅游年启动仪式上,四川省11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4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首次发布并亮相,其中包含凉山境内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8个经典景区。

仲夏季节,来到越西县南箐镇河坎村,铺着青石板的村道,散发着苍青色的古朴气息。

1935年5月,红一军团从冕宁县泸沽出发,抵达越西境内。从此,革命精神传遍越西。

今天的南箐乡广洛村和河坎村的交界处有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山脚立着一块石碑,刻着 红军洞 3个大字及相关介绍。1999年10月,越西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将红军洞辟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树碑铭文,以晓后人。

村庄里规划修建了旅游公厕、旅游超市、停车场、垃圾站等,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出行,并依托红色文化、红色元素,精心打造了一条 红军街 。

以红军长征过凉山路线为区域布局,凉山编制了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确立 九县一市 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同时,发挥科普示范作用,卫星基地景区成功创建为省科技旅游示范区,推进西昌卫星基地按4A级旅游景区上档提升,把彝海景区、卫星基地景区创建为红色旅游研学示范基地。

十四五 期间,凉山将依托红军长征过凉山 九县一市 ,配合国家、省建设以长征为主题的国家文化公园四川凉山示范段,推动会理皎平渡遗址、会理会议遗址、礼州会议遗址、冕宁长征纪念馆、彝海结盟遗址群等建设,开展红色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更好发挥革命文物资源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优势作用,促成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