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创新活力
古老的紫禁城外,身着雅致汉服的年轻人排起长队,构成一道颇具“穿越感”的独特风景。在这些“90后”“00后”眼中,这座600多岁的皇家宫殿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红”。
从“紫禁城里过大年”到赏灯“上元之夜”,再到“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故宫正以新创意创造着新价值。
“保护文化遗产,真正的目的是传承,让文化遗产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石。”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说。
2021年3月10日,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利用电脑现场查看新发现的象牙雕,并进行记录。
从1987年长城、故宫等成为我国首批入选的世界遗产,到如今以55项世界遗产位居世界前列;从2002年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到我国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我们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之路。
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2017年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4年多来,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国民教育各领域,滋养精神根脉、点亮小康生活。
抓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契机,各地因地制宜举办一系列接地气、有生气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许多曾热衷过“洋节”的年轻人领略到传统节日的魅力。与此同时,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让学戏、懂戏、爱戏的人越来越多,节令饮食、中医养生、传统体育渐成时尚。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