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还是有些懵懂的时候,就接到闺蜜发给我的链接。点开,是一个关于“妈妈带男童进女厕被斥责”地推送,闺蜜还连连问我:“你怎么看?”
我知道,这个新闻戳着闺蜜的痛点了。
前段时间,就是
郑州暴雨的那段时间,闺蜜家小区停水了,停了大约不到3天的时间。
停水第一天,日常的饮用、煮饭等都是用了家里的桶装矿泉水,至于如厕,本着尽可能节约的精神和下楼接了空调水两种方法,倒也顺利度过了。
到了第二天,已经有了专门的饮用水供应点,吃饭问题解决了,可是如厕问题还是比较伤脑筋,尤其是家里3岁的小娃娃,憋得脸通红,就是不愿在不能冲水的马桶里拉臭臭。
这时,闺蜜就想起来小区外面的公园里有公共洗手间,和孩子商量好之后,直奔洗手间去了。
结果差不多和推送事件同样的类型:公共洗手间没有遮挡门,孩子拉完臭后在洗手间里乱跑,被同时如厕的其他年轻人斥责:“孩子不懂礼貌、大人没有分寸”。
把闺蜜气得两眼含泪,不到3岁的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不过是好奇的在洗手间里跑来跑去而已,正巧闺蜜在冲马桶,所以也没有及时拉住孩子。
事后闺蜜就给我说这件事,连连哀叹做妈妈的不容易,尤其她这种和孩子爸爸两地分居,一个人带孩子的就更不容易了,年轻人没有孩子根本无法体谅……
我当时有给她讲,其实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你说别人没有站在你的立场,其实你又何曾站到别人的立场呢?
我们都是从年轻小姑娘一路走来的,在正美好的青春年华,对自己的容貌、身体的重视程度又不是没有经历过;何况从小家长就会耳提面命,但凡自己的隐私部位,要如何地保护等等。
以己推人,那个发出斥责的姑娘,一定也是觉得各种的不舒服和被窥探的感觉,才会态度如此不好的吧。所以即便是要求体谅,也要相互才好。
好在闺蜜当时没有和那个年轻人起冲突和争执,只是拉着被吓得目瞪口呆的孩子,立即回家了。
那么回归到引发争执的关键点:妈妈能不能带男童去女厕?
这种争执早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很早以前就有,相信如果事情依旧会发生,那么未来争执也会继续存在。
作为妈妈,每到节假日,都是带孩子的主力军,总想带孩子出去玩一玩、转一转,让他们释放一下自己满满的活力,也免得天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这里我们不具体讨论“爸爸去哪儿了”的问题)。
可是带孩子出去,吃喝拉撒是避免不了的,尤其是如厕这样的事情,动辄真的会引发尴尬。
不过也大体会分几种情况:
1、2岁以下的孩子
一般来说,2岁以下的男孩子跟着妈妈去女厕,大家的包容度还是比较高的。
一来孩子的确还小,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是任何人都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尤其在公共场合,孩子万万不能离眼、离手,这是共识。
二来2岁以下的孩子外出的时候,还可以使用“纸尿裤”这样的便利物品,完全没有尴尬。
三来即便是带孩子去洗手间,也是要么被妈妈拉在手里,要么被抱在怀里,如果是妈妈如厕,也会让孩子乖乖地站在自己的视野以内,不让乱跑乱跳的。
2、3岁左右的孩子
妈妈带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子去女厕,是最容易起纷争的。
一来孩子的年龄虽然不大,但也并非完全不懂事,也正好是性别意识萌芽的时期,所以才会出现有些小男孩一脸好奇的去“探索”为什么女生不能站着尿尿这样的问题。
二来这个年龄段的小男孩还非常活跃,蹦来跳去一刻不得消停,进了女厕所也是如此,往往妈妈如厕,他们就会更加欢快的在女厕跑来跑去,各处研究一番。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单独把他放在厕所外面,妈妈会非常不放心,也是人之常情。
要怎么办才好呢?
首先,如果有专门的母婴室,是完美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方面的配置也会越来越完善的。
其次,尽量带孩子去有隔间的洗手间,这样妈妈把孩子“禁锢”在隔间里,解决完问题立即带出,这样问题也不大。
再者,如果真的是没有隔间或者没有挡门的洗手间,妈妈不妨随身带一块方巾,抱孩子进去的时候,把方巾搭在孩子头上,出来的时候也依旧如此,就比较妥善的解决了问题。
最后,如果是玩耍的地方比较热门,排队如厕的人又比较多,不如给孩子准备一个饮料瓶,大人用衣服和物品遮挡一下,直接让他原地解决吧。
3、4岁以上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都已经上幼儿园了,对于性别意识也有很明显的认知。所以,妈妈就不要带男孩子去女厕了。
如果孩子有如厕的需求,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男厕,妈妈在外面安静地等着就好。通常不过1-2分钟的时间,孩子就会解决完毕跑出来的。
若是时间太久,还是一定要请人帮忙进去看一下的。
作为妈妈,带着孩子往往都是事无巨细关怀照顾,这是妈妈的本能,也是本份,因为你的孩子在你心中就是独一无二的宝,是你的希望和未来。
但是,妈妈心中要清楚的是,并不是因为你带着孩子很辛苦,就有权利要求所有的人都对你以及你的孩子关爱照顾有加。
尊老爱幼是社会美德,但并不意味着陌生人间就必须要迁就、包容带孩子的妈妈,这是道德绑架,尤其是当自身觉得受到了侵犯或者不适时,或者孩子过于“熊”时(不得不说,妈妈和陌生人看孩子“熊”否的标准似乎有所不同哦,这就是“亲妈滤镜”),表达愤怒或反抗是人之本能,不管对方是身强力壮的成人,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想要我们的社会文明更进一步,就需要我们彼此间都少些戾气,多些理解,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