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因村施策,打造乡村振兴“引擎”——破译塘河镇集体经济壮大“密码”

因村施策,打造乡村振兴“引擎”——破译塘河镇集体经济壮大“密码”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1年09月24日 11:09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重庆江津墙体广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2019年以来,塘河镇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工程、民生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各村党组织因村施策打好“组合拳”。日前,记者走进塘河镇,“零距离”探访各村壮大集体经济的生动实践。

塘河,地处江津西南,位于渝川黔旅游金三角环线,幅员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1.8万,下辖石龙门村、滚子坪村、硐寨村和古镇社区。

为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区委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决策部署,在镇党委领导下,塘河各村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8月13日,塘河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决定。

得益于因村施策,近年来,塘河镇各村走出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为当地乡村振兴打造出一个个强力“引擎”。

硐寨村

搭乘电商快车 土货不愁销路

一条水泥路蜿蜒伸展,把记者带进塘河镇东部山区的村落——硐寨村。初秋时节,这里硕果飘香。

硐寨村曾是重庆市级贫困村,幅员面积21.3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有村民1600余户4400余人。2018年开始,区委宣传部扶贫集团工作队进驻,理帮扶思路,拓致富门路,谋发展出路,带领该村干部群众奋力脱贫攻坚。2020年底,全村实现“户脱贫,村出列”,昔日穷乡僻壤,从沉睡中醒来,甩掉“贫困帽”。

硐寨村的土鸡土鸭、高山竹笋等特色农副产品远近闻名。“摘帽”过后,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硐寨村将目光投向壮大村集体经济。行动之举,在于凭借“互联网+”发力。

“此前,村民的土特产品只能拿到塘河农贸市场售卖。”硐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先全回忆,但由于场镇居民需求量有限,村民卖不完的土特产品只能囤积家中。土特产不能变现,村民就没有多余收益,自然没有发展产业的动力。

得益于扶贫“红利”,硐寨村积极用好“益农信息社”,运用“互联网+”模式带动土特产销售,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说白了,就是搭乘电商快车!”王先全说。

2019年,硐寨村成立“重庆别柚硐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重庆硐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发展水果蔬菜种植、家禽养殖。通过不断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序,线上促销售,线下强品质,让合作社农户从种养到售卖各个环节都不愁。

此外,村两委依托区委宣传部扶贫集团和自身资源拓宽销售渠道。

农产品销售,质量是根本。村两委班子主动向区农业农村委专家请教种植养殖技术,并将种养技术简化整理成要点,制成宣传册发放到村民手中,让全村农户受益。

硐寨村两委还购买检测器具,对土鸡蛋等产品进行检测,不定期到农户家中查看养殖情况,指导养殖技术。

经过数月的努力,硐寨村在电商平台上的农产品销售渐入佳境:硐寨柚、土鸡蛋、花椒、干竹笋、野葛根粉、大米等10余个品种的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大,回头客也越来越多。农户年销售农产品从2018年的10万元增至2020年的100万余元。

目前,硐寨村已发展了900余亩真龙柚、2000余亩花椒、月产1.6万只土鸡等产业项目。该村还通过发展速生杉项目、枳壳项目、水库投资保底分红等方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7年的1.3万元增至2020年的11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1.5万余元增至2020年的2万余元。

石龙门村

党建引领产业 聚力强村富民

在塘河镇石龙门村,村庄院落镶嵌于绿水青山,道路宽敞平整,处处皆见田园乡村悠闲之美。

石龙门村位于塘河镇西北部,得名于石龙门庄园。境内有32111英雄钻井队遗址,常住人口3800余人,4个党支部,137名党员。

曾几何时,该村发展举步维艰。“大多数村民外出打工,村中仅存老弱病残劳动力,集体经济薄弱。”村党委书记程积红回忆。

为改变“入不敷出”状况,村两委班子于2014年成立“会宏果树股份合作社”,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2017年对石龙门村村民来说是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年,该村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思路,通过党委搭台、企业主导、百姓参与,流转土地3000余亩,引进企业发展荔枝、龙眼为主,樱桃、桃子、柑橘、李子等小水果和生态鱼养殖为辅的特色产业。

2019年,“重庆润民实业有限公司”在石龙门村应运而生。这个以村党委书记任公司法人、村两委成员管理经营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内通过院坝会认定村集体所有经营性资产价值,按照“股份总数=集体股数+个人股数+机动股”标准确定股份总数,激活“人”“地”等资源要素,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对外坚持推进“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公司运营+农户增收”模式,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蛋糕”。

公司成立后,在项目上烧起“两把火”。

2019年5月,公司承接学堂湾大院人居环境示范点整治项目,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实现盈利16万元;去年4月,承接农村和新村天然气安装项目共524户,项目投资387万元,收益40余万元。

让人欣喜的是,公司还撬动了社会资本注入,引进重庆荔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农旅企业5家,发展经营主体7家,推动全村集体经济发展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

数据见证成效。石龙门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7年4.7万元增至2020年的10.2万元,村集体经济总量增至80万元。所获收益中,40%用于村民分红,其余用于村公益事业、福利事业和村集体管理等费用,受益群众1500余人。

公司成立后,带来的红利远不止于此——

技术上,村党委坚持回引本土人才,利用“农家田间学校”,特邀农业系统专家,围绕荔枝、龙眼等产业定位累计培训650人次,培育农业技术能手15名,提升村民“造血”能力。

收益上,村民每年除从企业获得入股保底分红和务工收入外,还可获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的二次分红。村民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16823元增至2020年的17110元。

滚子坪村

护美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

滚子坪村位于塘河镇南部,依山傍水,植被丰富,因形如石磙而上镶坪坝而得名。这里海拔800至900米,年均气温14.5摄氏度,辖区内拥有桫椤群落、滚子坪等景点,2019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

近年来,滚子坪村因地制宜培育农业公司2家、农民合作社5家、新型农业主体9家,发展起茶叶、竹笋、血橙、荔枝等产业,初步具备采果赏花、乡村游乐、生态度假等产业发展业态。

依托禀赋自然优势,如何更好唤醒“沉睡”生态资源?滚子坪村委会把重心放在村内土地资源利用开发上,牵头盘活闲置水田和鱼塘,发展瘦身鱼养殖项目。

2020年5月,村党委以村委会名义成立重庆坪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引领农户集约闲散土地资源和技术资源,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农业开发、工程建设等。

养殖瘦身鱼,技术很重要。滚子坪村委会副主任汪杨介绍,鱼苗在鱼塘里养大后,便运到山上瘦身鱼塘中“减肥”,其间不投饲料、不投鱼药,用时间之力,使之实现生态“瘦身”。

就此,村委会项目组多次前往贵州湖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深入学习养殖方法、技巧。村委会还坚持邀请养殖专家到村里授课,发动村民参与项目养殖和管理。

同时,滚子坪村回收并整治村集体闲置山坪塘,发动村民以鱼塘入股成为股民等方式,利用300余亩土地,建成瘦身鱼养殖场101个,投入鱼苗1.9万尾,今年产量将超过2万斤。“我们计划明年将首批瘦身鱼投放市场,保底收入达到3万元。”汪杨说。

为拓展销路和产业链条,村委会与重庆辉肴餐饮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联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塘河酸笋瘦身鱼餐饮品牌,让瘦身鱼的魅力,从池塘转到餐桌。

为提升瘦身鱼影响力,村委会联合区人力社保局等部门,致力于开展农家乐厨师培训,已组织200人免费参加烹饪等各项技能培训,并计划今年组织90人参加厨师培训。

“随着瘦身鱼养殖规模的壮大和产业链条的完善,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从最初的7000余元有望突破至20万元。”汪杨透露,下一步,他们还将结合渝川黔地理生态优势,推进长江生态屏障建设项目建设等,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让绿色成为集体经济壮大的最美底色。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