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都能查看实时数据,如果下泄生态流量不达标,系统就会自动预警。”10月29日一大早,攀枝花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科副科长徐辉拿起手机,登录攀枝花水电站生态流量动态监管系统。作为河湖长制落地见效的关键一环,为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生命,攀枝花进一步加强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管。截至目前,攀枝花已实现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测设施全覆盖。
科技设施实时监控,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有了“管家”
10月26日早上,米易县马鞍山二级电站新山凉桥沟取水口,汩汩清流涌入下游河道。岸边的立杆上,新安装的生态流量在线监测设施正全速运转守护河流,立杆顶部的雷达测速仪对准泄水口段面,实时监测电站下泄流量。
“这套设施能准确采集水电站的下泄生态流量信息,通过网络传送至水利监管平台,实现实时监管和数据共享,因此又被叫做‘流量管家’。”徐辉解释,生态流量是水流区域内保持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水流流量,一旦出现因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不足造成部分河段减水、脱水甚至干涸的情况,就会影响河流的正常生态功能,以及群众的生产生活。
据了解,攀枝花境内共有大小河流95条,保障河湖生态用水,推进小水电绿色发展是关键。攀枝花将全市82座水电站纳入整改清单,全部安装下泄生态流量监测设施,并根据各水电站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预警值。
“借助科技力量,能更加准确高效护航河流。”徐辉说,每天由专人通过水电站生态流量动态监管系统开展巡视检查工作,发现疑似问题立即下发通知单,督促水电站业主及县级水利部门及时查找原因,尽快解决问题。
此外,攀枝花还将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情况监管纳入基层河长巡河内容,并按月对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控情况发出内部通报,多部门合力确保河流生态健康。
视频监控充当“第三只眼”,提升“河长制”工作信息化能力
临近中午,东区银江镇高粱坪水厂深水井取水站,几只“眼睛”正打量着碧波荡漾的雅砻江面,这正是今年新安装的监控摄像头。通过传输到监控屏幕的实时画面,能够清楚地查看水面洁净程度、水位和河道两边的情况。
“通过在城区河道拐点处安装的监控设备,能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还带有红外夜间成像和报警功能,弥补了人工巡河的不足。”同一时段,攀枝花市水旱灾害防御调度中心并不空闲,攀枝花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工作人员胡永建通过水利智能可视化平台,查看市内河道情况,河流“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有据可查。
据介绍,2020年攀枝花全市重点河道试点安装“智慧界桩”监控设备,充当河长们的“第三只眼”,也成为河流治理的“宣传员”,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改善河湖生态环境,针对攀枝花重点河段、重点区域、“四乱”易发区域,陆续安装监控设备,统一接入攀枝花水利智能可视化平台。同时,为筑牢防汛减灾安全网,攀枝花还在金沙江、雅砻江流域攀枝花段各大中型水电站下游危险区域、人为活动较频繁区域,安装预警广播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安全。
以金沙水电站为例,在其下游21公里范围,共设置了12个视频监控站、32套无线广播站,有效推动河长制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目前已实现城区大江大河视频全覆盖,为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工作打好基础。”攀枝花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徐显德说,未来将借助更多科技设施,不断提升河湖长制信息化水平,助力攀枝花水环境持续改善。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