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玉龙雪山生物多样性考察日记(一)

玉龙雪山生物多样性考察日记(一)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1年12月08日 09:12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云南丽江墙体广告


 

玉龙雪山的秋天,是来得较晚的,时令进入了冬天,它才开始展现出秋景。11月初,由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牵头开展的生物多样性科考,丽江热线记者随同科考队。从金沙江干热河谷到终年积雪的山峰,见证了这片山川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更看到了玉龙雪山生物多样性之美。

玉龙雪山,自北向南横亘于横断山脉间,它是北半球距离赤道最近的雪山。这片古老的土地,以其丰富的多样生物资源哺育了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人民感恩这里的山川草木,对这里的动植物进行研究、记录。创作于明代宣德、正统年间(1426~1499年),成书于清朝中叶的《玉龙本草》,是继《滇南本草》后的云南历史上第二部中草药专著。而它系统性的对玉龙雪山区域的动植物进行科学研究与标本采集,则始于100多年前的西方学者傅礼士(Geoege Forrest,1873—1932,又译为福雷斯特)、韩马迪(Heinrich von Handel-Mazzetii,1882—1940)、洛克(Joseph Rock,1884—1962)等早期的西方探险家、植物学者。随着西学的影响与中国的发展,我国也诞生了一批极有成就的植物研究学者与大师,他们中许多人将目光投向了云南这片物种最为丰富的土地,丽江玉龙雪山也自然进入了他们的视野,钟光南神驰,蔡希陶踏足,秦仁昌长居十年潜心研究,王启无、愈德浚等光临。这些业界的群星,至今,依然散发着璀璨的星光,星光照耀之下,又是新一代的研究者与守护者的足迹。


Day1


11月1日一早,队伍从丽江启程,沿香丽高速公路驱车前往玉龙县龙蟠乡。参加此次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队员,除了自然保护区专业的工作人员,也有药用植物的研究者,以及当地的管护站的工作人员。此外,丽江日报社与丽江市广播电视台也派员参加了此行科考活动。


1小时的高速车程,再走30分的山间公路,队伍到达了海拔2400米的玉龙县龙蟠乡龙蟠村委会上海村。在护林员王绍群家,我们与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龙蟠站的队员会合,龙蟠站的队员早已将此行的物资准备好。站长和丽香是一位精练能干的纳西族青年女子,另外有四名土生土长的管护员。我们到达时,他们正在给马匹上鞍捆驮,去山里,需要准备的仪器设备、物资很多,用马匹驮运可以省去不少力。

此行,龙蟠站的站员是科考队的向导,也是动植物识别的本土专家能手。生于斯长于斯的他们,对这片山川河流,是所有人里最为熟悉的。知道我们要远行,护林员王绍群的妻子去后院摘了许多黄皮梨给我们,让我们装上,以供路上解渴。

准备完毕,21人的队伍向着玉龙雪山进发,抬头望去,雪山西坡皑皑白雪堆积,随着行进的角度改变时隐时现。对于玉龙雪山西麓生物的科学考察,100多年前就有西方人探索,相关文献记载最早的是傅礼士,1916年,傅礼士第二次进入云南进行植物采集,其重点便是玉龙雪山的西麓及中甸以南的哈巴雪山。约瑟夫?洛克早期也在此采集。


这一路上,一些常绿乔木尽显硕果,壳斗科的栎果、青冈果已落地,而山茱萸科的四照花果正在成熟。在海拔约2600米的半山腰,一片悬崖间,几个岩洞隐在几棵高大的树木之后,向导介绍,这处岩洞当地人称为太子洞。

古人说,处处看山不可行,野花向相笑无成。进入深秋初冬,有一种“俏也不争春”的植物开得正盛——龙胆花。龙胆植株较矮,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及经济开发价值,花朵小巧而精致,不同种类的龙胆又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与形状。

海拔不断攀升,植被也逐渐变化,黄叶是秋天的主角,顺着山谷行走,桦树等阔叶树木的叶子在山风的轻拂下翩翩起舞,部分叶子顺着溪流漂走。

再往高处,忍冬科的植物结着珍珠大小的果实,有乌黑的,也有其他颜色的。在林间,一种纳西语名为阿瑟夫的果实在阳光下尽显晶莹剔透,据介绍,阿瑟夫的学名叫桦叶荚蒾,也是忍冬家族的。忍冬家族的果实皆可入药或食用,但口感最佳当数桦叶荚蒾果,这时,吃几粒酸爽无比的阿瑟夫,再掬一口清冽的山泉水,行程的困累瞬时烟消云散。

顺着山溪的源头行走,我们终于到达了海拔3200米的冷子各,冷子各是本次科考的营地之一。

这个静卧在山间的小草甸,四周层林尽染,落叶铺就金黄的地毯,本次科考的向导彭继周讲,冷子各以前是种地的,但随着保护区的建立,这块位于高寒地区有些贫瘠的土地还是还给了自然。左方不远处还有一片刀耕火种后弃耕的林地,大片的树木重新长出来大概已有三四十年。冷子各的下方,是水源地,涓涓细流从这里顺着山谷流到村里,再流入金沙江。

冷子各的正上方,则被当地人称为鲁美纳图(纳西语音译),其得名于突出山脊线的巨石形似打水木桶。

冷杉、桦树、栎树、红豆杉等在这里交织生长,长在乔木上的松萝,似是老树长出的胡须,松萝也是一个区域环境好坏的检测器,没有污染的地方,“树胡子”才会生长,据说,金丝猴的主要食物之一就是松萝。

高大的乔木下面,则是一些灌木,如丽江人喜欢在春天食用的野菜“刺老苞”(学名楤木),在这里也生长了很多。

比灌木更矮的,则是高山草本植物,在一个不足一平方的地方,生长了毛重楼、隔山消、钮子七、三叶木通四种草本药物。

视频

也难怪有同行的科考队员引用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的话说“这里一屁股坐下去就是三个研究的课题!”

傍晚时分,放养在这个天然牧场的牦牛、黄牛到这里饮水,在这鲜有人踏足之地,看到山下来的人们,动物们也多了几分亲近。

冷子各的温度随着太阳西落骤降,而就在这时,漫天的星光也显露了出来,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星空下听着古老的故事。入夜,赤麂的叫声似是呦呦鹿鸣,白腹锦鸡婉转啼唱,也有夜枭洪亮的鸣叫……睡梦中醒来大概是凌晨两三点,有赤麂、獐子等野生动物前来营地下方的水源地饮水,马匹听到有野物前来,不断嗤鼻发出声音,而野物先是观望,见没有危险,也警觉着饮完水扬长而去,留下阵阵的蹄声给人无边的遐想。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