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冬,勐海县西定乡暖和村茶园进入秋茶采摘末期,村民们正抢抓农时采茶、制茶。比往年秋茶季节停止采摘或以茶抵资雇人帮忙的情况相比,暖和村东暖新寨和桂花寨的村民今年对秋茶采摘多了不少热情。
暖和村茶园面积约8000余亩,茶叶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长期生活在山区,村民文化水平不高,一直沿用粗放的茶园管理和制茶方式,经济效益低,常常一家人忙碌大半年,茶叶却总卖不出好价钱。
多亏了脱贫攻坚这几年,村民的生态种植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 生态饭 。 暖和村党总支副书记伍爬感慨地说,如今,村民们不仅知道了除虫要用粘虫板,施肥要用有机肥,还真切地看到了茶树嫁接改良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
2020年1月,在州委政法委的全力帮助下,暖和村以东暖新寨和桂花寨为试点,引进1.4万余条优质枝条对本地茶树进行改良嫁接。同时,向村民大力普及生态种植知识,邀请技术人员进村推广手工制茶技术,引导村民转变固有思维,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
往年的春茶季,村里普通干毛茶一公斤百元上下,嫁接改良后的干毛茶,居然卖到了500元一公斤! 东暖新寨村民咪图说,随着嫁接改良后茶叶品质和手工制茶技术的不断提高,他们一家把茶叶卖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价格。
据咪图回忆,2014年以前,大部分村民没有专门的铁锅炒茶,用的是炒菜锅,茶水中经常能喝出蔬菜的味道;鲜叶不萎凋直接入锅,喝起来苦涩难忍;修枝直接用砍刀,好好的大树茶砍成了台地茶;为了提高产量,用了不少化肥,结果茶叶芽长得挺多,但味道不好;为了防虫喷洒农药,有时候农残超标,茶叶卖不出去 如今,这些不科学的做法,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话。
据了解,嫁接改良茶树属于大叶种,相比暖和村本地种植的小叶种茶树品质更加优良,口感更厚重,回甘更明显,茶叶也更耐泡。 往年这个时候茶叶的品质下降,价格不高,我们基本上不采茶了。但是,嫁接改良后的茶叶味道好很多,价格也好,我们就继续采茶、制茶。 桂花寨村民取嘎说,往年秋茶末期的干毛茶一公斤只能卖到70元左右,今年,嫁接改良后的秋茶每公斤能卖到150元。
好的生态才能种出好茶,好的环境才能实现长久效益。 生态茶+茶科技 新模式巩固了暖和村的脱贫攻坚成果,也开创了乡村振兴新局面。如今的暖和村,科学种植生态茶的理念深入人心,科学理论和技术持续赋能。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年,越来越多的暖和村民沿着生态产业之路,走向乡村振兴幸福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