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很多人都到盛兴面馆吃过面。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家面馆在开业至今的34年里,经历过哪些故事。
戚春梅三姐弟在面馆内分工明确,传承着父母的手艺。
厨艺传家,
要从民国时期算起
我们这个面馆最早不是叫这个名字! 今年61岁的戚春梅是常州盛兴面馆的负责人之一,另两位负责人是妹妹戚雅琴和弟弟戚建东。在常州,盛兴面馆开了34年,已成为常州老百姓心中的老品牌。
戚春梅介绍,常州盛兴面馆的前身是盛兴点心店,是由其父母创办。最开始的位置在现局前街新都大厦底层东头的位置上,当时是临街面的平房,面积不大,主要经营面、馄饨、卤菜。
戚春梅的父亲戚荣大,干了一辈子餐饮。
戚春梅的父亲戚荣大和母亲陈毛大均出身于从事餐饮业的家庭,祖父母在民国时期就在常州老政府门前的县直街上,开办了名叫 戚盛兴 的小饭店。而她的外公外婆家则是在局前街盛兴点心店的原址上开了家早餐店,专营油条、麻糕、松糕、麻团等大众早点。
戚春梅回忆,其父在十几岁时就被祖父母送出去拜师学厨师手艺了。 他与李川良的师傅周锡元是师兄弟,周锡元是原常州绿杨饭店的主任。我父亲心灵手巧,学艺刻苦,很早就能在红案上独挡一面。
红案师傅开点心店,专做面和馄饨
戚春梅的父亲戚荣大学艺满师后曾先后在红梅饭店、爵乐饭店等餐饮店当红案师傅。常州解放后,戚荣大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因而受到上级领导们的关注,被安排脱产出来做社会工作。
后来,我祖母劝他说,你是学手艺的人,还是干自己的厨师本行比较好。于是,父亲又回到自家的饭店里。 公私合营后,戚荣大到火车站附近的迎宾饭店当厨师。不久,由于公私合营后的餐饮网点太少,饭店用餐都要排队,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又鼓励私人开办小饭店。这样的形势下,戚荣大从公私合营饭店回家再次开店。
那个时候 个体户 叫 一统户 ,管理 一统户 的组织叫 摊联会 。戚春梅听父亲讲,那时候的 一统户 性质的小饭馆,不能雇用员工,于是,能干的祖母负责为父亲打下手兼做服务员。
后来戚荣大成家后,又将生意重新调整 1961年在局前街外婆家早餐店的原址开设了点心店,专做面和馄饨。
姐弟三人,
四五十年前就在一起学包小馄饨了
直到现在,戚春梅仍经常想起夏天时,父亲身着白色纺绸香港衫、裤缝笔挺的藏青派力司裤、白袜黑皮鞋,腰上扎一条雪白的围裙,在灶台前捞面、捞馄饨。 那种潇洒的身影永远铭刻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
靠着父亲的勤劳智慧,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戚春梅家就在中山路盖了新房,还买了自行车、无线电收音机等时尚用品。后来, 摊联会 通知戚荣大取消面条菜肴的计划供应,她家就只做小馄饨了。
戚春梅在店里忙活
那个时候,父亲让我和妹妹、弟弟学包小馄饨,我们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生意结束时能吃碗自己包的小馄饨。 戚春梅说,住在附近的居民,几乎每家都吃过她家的小馄饨。多少年以后,老邻居们碰到了,还总是提起那碗皮薄馅多汤鲜美的小馄饨。
认脸报单从不出错的绝活,
是从母亲开始传下来的
戚春梅说,1973年受政策影响,馄饨店歇业了。为了家人的生活,父母两人选择去打工,到常州钢铁铸造厂食堂当厨师。
当时,厂里明确表示,父母亲的身份是 开票工 ,也就是说工资关系不能放在厂里劳资科,而是由街道办事处开具劳务票向厂家结算工资。我们父母的工资收入必须到街道办事处领取,就如同现在的劳务输出一样。 戚春梅回忆,父母还先后到过常州第二无线电厂、常州东风修建站等单位食堂,去掌厨做 开票工 。
1979年,有人介绍戚荣大前往听松楼饭店应聘做小笼包的点心师,一去就被录用了。这期间,他和同事做的加蟹小笼包曾创下一天销售2000多笼的纪录。戚春梅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街道让父亲去青山桥附近的街面上,创办一家青山菜饭店。后来,他在这里提前退休。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戚春梅和弟弟妹妹先后参加工作。戚春梅去了当时的常州工艺美术公司,妹妹去了常州市针织总厂,弟弟则去了常州染料厂。
这时候,父母都五十多岁了。父亲虽有微薄的退休金,但母亲却无劳保,就想着增加收入。当时,国家鼓励个体经济,于是亲朋好友都来劝我父亲重操旧业开个面馆。 戚春梅回忆,1987年,父亲在局前街开办 盛兴点心店 ,经营范围包括面、馄饨、卤菜。
父亲在灶台上负责捞面、捞馄饨,母亲在柜台卖单。慢慢地,母亲也练就了一手绝活:卖单、记人脸、报桌号、报面菜品种,从无差错。我们姐妹经常到店里帮忙,慢慢地把母亲的这一手绝活也继承了下来。
戚春梅说,她家面馆的面继承了父亲那时候的口味。
寄望下一代接棒,把老味道传承下去
戚春梅说,盛兴点心店开张后,生意很兴隆,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市区人口增加、市民收入及消费水平提高都有关。
1997年,老店面因为城市改造拆迁。1998年,戚春梅母亲患中风偏瘫,店里人手吃紧,妹妹、弟弟就从原来的企业回到店里帮忙了。到2003年,由于母亲的去世,盛兴点心店更换戚春梅弟弟为法人代表,店名也改成了 戚盛兴点心店 。 但是大家习惯叫我们 盛兴面馆 了,所 盛兴面馆 这个名字也就慢慢叫开了,叫响了。 。
从2001年起,戚荣大因年迈而退居二线,2003年因病去世。这一时期,戚春梅也因下岗和弟弟妹妹一起接管了店务。三人分工明确:大姐负责账台并兼总协调,妹妹负责灶台事务,弟弟负责后厨的订菜、做菜。虽然面店从局前街的老地址迁至现在的县学街弄堂里,但客人非但没少,还在持续增加。由于面馆的菜品都是开店多年积淀下来的品种和口味,许多客人都远道而来。
没想到,我们姐弟三人一做就是20年。未来,我们下一代也会加入我们这个团队,把常州老味道继续传承下去。 戚春梅说。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