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G575线巴里坤至哈密公路建设项目是新疆交通建设“57712”路网布局中第五纵重要组成路段,它将G312国道、G30连霍高速、G7京新高速3条干线公路连接,建立起了“物畅其流”的交通大通道,也是新疆首个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资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洞穿东天山 天堑变通途”,全景回顾5年多来项目建设发展过往,展望哈密交通建设未来辉煌前景,多视角为您呈现重大项目建设背后让人感动的瞬间,共同感受满含希望、机遇的哈密热土。
2016年8月26日,以东天山隧道为标志性工程的新疆G575线巴里坤至哈密公路(以下简称新疆G575线巴哈公路)PPP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哈密各族群众盼望已久的山南山北快速大通道正式迈开了开工建设的步伐。
2021年12月18日,在东天山隧道进口端洞口,各项配套设施已全部完成,洞内灯火通明,等待全面通车那一刻的到来。此刻,新疆G575线巴哈公路土建一标项目总工程师张帅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
历时5年多建设,东天山隧道作为新疆G575线巴哈公路项目头号重点控制性工程,自2016年开工建设以来,建设者们依靠科技创新手段,穿越F1活动断层,F2、F3高压富水断层等复杂地质结构,尽锐出战,高质量完成了建设任务。
“2017年,我们穿越F1断层时发生了涌水现象,最大涌水量超过16.6万立方米,一个月涌水量相当于一个西湖的水。”回忆起之前施工的场景,张帅仍心有余悸。张帅负责的是东天山隧道进口段和路基路面共计13.885公里的工程施工,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刚一施工便遇到了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部邀请全国知名隧道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制定可行性方案、措施,通过科技攻关最终找到了办法。填沙袋、注浆加固,项目经理、工程师等管理人员齐上阵,其他工段的工友也前来相助,争分夺秒地进行抢修。
涌水的问题解决了,但掘进得越深,围岩状况就越来越差,由北至南依次穿越10处大小规模断层,断裂部位及其影响带岩体破碎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
“隧道施工中围岩具有变化快、施工难度大等特性。截至目前,一共穿越了5条大的断层带。”新疆G575线巴哈公路土建一标项目副经理肖福磊说。
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部采取扩大开挖断面、加强初期支护、围岩喷浆加固、提高二次衬砌强度等多种措施,以保证隧道坚固安全。同时,建设单位对照施工任务,充分调度一线作业工人的积极性,深度挖掘工效提升上的潜力,实现“零衔接、负衔接”,刷新了多项施工记录。
张建秋是中交一公局新疆G575线巴哈公路项目土建二标总工程师,负责工程推进及施工质量的把关、验收等工作。
每天,张建秋都要进入隧道内进行检查,从工序衔接、爆破时间安排到拱架间距管理等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一丝不苟。
张文武是土建二标副经理,也是张建秋的“亲密战友”,主要负责现场技术质量施工管理。
在这里,他们已度过了5个年头。每一次遇到断层变化,张文武和张建秋都要做好充足准备。为改善洞内通风系统,他们带领项目技术人员进行自主改装通风除尘设备和方案,达到了较好的降尘效果,提高了洞内空气质量。张文武说:“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加上专家指导意见,我们选择了巷道式通风、压路式通风,增加了四滤风机、注入风机等,用风机压入新鲜空气,然后排除污浊空气,可增加洞内新鲜空气,保障工人健康,提高作业效率。”
2021年6月2日,东天山隧道建设项目又迎来新的节点——独头掘进超过7公里。而作为东天山隧道土建一标段工程总经理的郑静却丝毫不敢懈怠,在5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依靠技术创新,攻克多项技术难关,节约了数千万元的成本资金。
郑静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并取得学士学位,工作17年来,先后参与、主持了国内9个大中型项目的施工及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经验。
2016年,郑静赴任新疆G575线巴哈公路项目后,首先同项目主要技术管理干部对东天山隧道的施工重难点进行了详细梳理,从施工进度、成本、质量等影响因素入手,重点对爆破综合控制、新设备适用性、混凝土超耗、成品质量以及工序衔接优化等,逐条进行了末端因素分析,并确立了“以钻爆管理为龙头”的技术攻关原则,通过局部课题开展与成熟成果复制的方式,大幅提升了项目的整体施工管理水平。
隧道建设初期,控制爆破技术是制约掘进速度的瓶颈,针对这一现状,郑静与技术人员沟通后,专门成立了光面爆破综合技术攻关小组,分析围岩情况,通过多次试验,确立了最优的爆破技术。这一项技术,共计可节约成本2318.59万元。
东天山隧道主洞及斜井合计单洞里程长达30公里,弃渣总量274万立方米。在整个掘进过程中,隧道的通风还有反坡掘进的排水是最主要的难题。郑静和团队将其作为课题专项去研究,通过与高校合作,解决了这一难题。
“东天山隧道采用人字坡设计,我们采取送排结合的方式,在洞内安装了4台抽水泵,及时把掌子面积水排出洞外,保证顺利施工。而随着隧道开挖掘进深度越来越大,洞内空气质量变差,我们又在洞内各安装了4台风机,加快洞内空气流通速度,保证洞内空气质量,满足施工要求。”该项目部副经理刁玉石说。
隧道内可移动的架预拼装台车是郑静带领团队取得的又一项研制成果。该技术可实现隧道拱架安装、掌子面钻孔、出渣作业同步进行,克服了拱架挠度问题,同时可将多榀拱架进行模块化安装,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
天山东部山体最高海拔3400多米,隧道最大埋深1200多米,在5年多的建设中,建设单位通过科技创新,累计完成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37项等,确保了现场施工安全,建设进度稳步推进。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