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
墙体广告 近来,《人民日报》接连刊发多条对于
四川的报导,其中有做法,有成果,有经历,更有理论思考……8月14日至8月15日,仅两天时刻,《人民日报》 上就有8条稿件点赞
四川;8月22日,《人民日报》又转载了一篇对于
四川实施“挂图作战”的评论;今天(8月24日),一篇题为《
四川藏区工业支持奔小 康》的文章更是直接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
这篇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报导究竟讲了些啥?请往下看。
四川藏区工业支持奔小康
61岁的多吉守在村口,心里满是甜美。他在迎候运送奶牛的卡车,也在迎来脱贫的期望——替合作社饲养4头奶牛,每月收入2000元代管费,从此不再依托低保过日子。
多吉地点的红原县风俗村坐落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内地,村里的农牧专业合作社颇具工业规模,股动全村十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工业致富、全民奔康”不仅在红原县,甚至在整个
四川藏区已成为扶贫作业的主旋律。
工业兴隆,根底先行。近年来,
四川藏区根底设施建造长足开展:“十二五”时期,电网建造出资310亿元,所有无电户顺畅通电;公路总路程超4.5万 公里,机场增至4个,形成通达快捷的交通骨架;牧民定居举动和藏区新居建造建成新居14.2万套,近70万农牧民居住条件大幅改进。
“有热水、有WiFi……便利得很!”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冷戈村乡民所波在自家“藏家乐”门口热心招待游客。自从村里通电,游客川流不息,所波家 的客栈时常爆满,他将床位从5张增加到20多张,年旅行收入也增至4万多元。
四川藏区旅行资源富集,随着根底设施瓶颈逐渐打破,农牧民旅行收入不断提高。 上一年,
四川藏区完成旅行收入近393亿元,股动13万农牧民增收。
工业促增收,党员先带头。阿坝州松潘县格丫村以“支部+基地”模式开展藏香猪饲养,工业越办越兴旺。30多户贫困户看在眼里,纷繁请求参加。“党员 们先试水,成功了拉着贫困户一同干。”村支书俄巴决心满满。格丫村已建起800多平方米的饲养圈舍,每户贫困户每年能分红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