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好不好,基层治理是关键。近年来,三角镇聚焦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积极探索“末梢治理”新路子,做实“党建+治理”融合文章,下足“绣花”功夫,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三治融合” 做实“党建+治理”融合文章
三角镇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双好双强”,选齐配强塘垭村“90后”村书记、中坝村“牛”书记等21名村级党组织“领头雁”,全面实现村级书记、主任“一肩挑”,筑牢21个坚强基层堡垒。拓宽选人视野,整合辖区内人力资源,吸引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创业人员返乡任职,担任农村主干人才;聚拢“土专家”、用好“文化人”、引入“农创客”,盘活农村土地人力资源,创建“巴渝兰苑”,挂牌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等,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充实“1+5+N”社会治理现代化队伍。
同时,三角镇依托“綦江大水缸”鱼栏咀水库,宣传杜家法治“水”文化,以杜家村法治文化广场为平台,开展普法、学法、讲法,组织“新村夜话”茶话会,让“杜家人”聊“杜家话”,解“杜家事”。党员率先垂范,带头培育法治家庭,以小家带大家,推动全镇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努力做到“小事不出家门,大事不出村口,矛盾不上交”,用法治思维让矛盾稳控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截至目前,已组织106个法治家庭参与法律法规宣传42次,调处邻里纠纷100余件次。积极夯实法律服务阵地,镇公共法律服务站、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建成率100%,实现法律平台全域全覆盖。深入挖掘本土法治资源,科学整合专业律师、司法人员、派出所民警、“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和农村基层法治力量,开展按需便民到村服务,实现法律服务互联互通。2021年,共开展法律咨询服务22次,服务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村(居)民组织43个。
聚焦矛盾化解 做细安全稳定保障文章
三角镇坚持一般性纠纷经常排查、难点热点矛盾集中排查、重大矛盾纠纷重点排查的“三排查”机制。建立镇、村二级联排联调机制,坚持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专项排查相结合,建立经常性排查与重点性排查相结合的源头化解机制,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缝隙、不留死角,保持社会形势平稳。同时强化村级调解力量,完善社区调解机制。一般性矛盾纠纷由村(居)调解组织进行一级调处,重大矛盾纠纷由镇平安办联合三角镇调委会牵头调处,特别重大矛盾纠纷由镇领导包案处理,确保处处有人调、层层有人调。三角镇共22个调委会,专兼职调解员127人,今年调解矛盾纠纷323件,调处率98%以上。成立以分管领导为责任领导,农服中心、平安办工作人员、驻村干部为成员的专项工作专班,各司其责,开展走访调研、对接上级部门等工作。积极争取资金726万余元,在杜家村黄家湾组和徐家村杜家榜组分别新建杜家村饮用水源补充工程和徐家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杜家、徐家、永安3个村饮水难问题,惠及7000余人。
该镇党委高度重视信访举报工作,定期了解掌握群众对镇机关干部,特别是对镇领导干部的反映,定期分析研判信访举报情况,对群众反映多的同志及时敲响警钟,对涉及领导班子的信访举报问题进行专题分析,对社会反映突出、群众评价较差的机关干部开展谈心谈话。
聚焦法治教育 做好平安建设宣传文章
三角镇利用赶场日、节假日等人员集中有利时机,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宣讲等形式,对平安建设成果、群众安全感调查大力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21个村(居)干部及驻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宣传21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份,积极倡导群众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提高群众参与率。充分调动村(居)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队伍,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并在处理纠纷中宣讲平安建设、综合治理,使平安建设、综合治理理念融入到群众生活,提高群众满意率。采取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法治宣传,利用各村(社区)QQ群、微信群扩大宣传覆盖面,在“绿色发展和美三角”微信公众号发送推文,在场镇LED显示屏播放宣传视频,各村广播全天候多时段循环播放宣传音频,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为有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三角镇组建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办站所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宣讲小分队,以进村到组召开院坝会的形式,面向在家党员群众宣讲党的历史、党的创新理论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法律。宣讲活动覆盖21个村(居),宣讲小分队进村入组开展院坝会宣讲25场,受众达1300人次。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