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井巷社区45栋居民楼,没有一个垃圾桶
不设公共垃圾桶为何依然干净
12月27日,走进长沙市雨花区井湾子街道井巷社区,路面的积雪已铲除。调皮的雪花在绿色枝丫上飞舞、逗留,在深红色楼栋间穿梭,整洁而浪漫。
井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岳林带着记者在社区走了一圈, 我们有45栋居民楼,但没有一个垃圾桶。
井巷社区原为五矿集团二十三冶三公司宿舍区,是拥有6000多居民的无物业大型小区,没有设一个垃圾桶却依然干净,这是如何实现的?
2015年企业改制后,将社会事务性管理移交至社区,但没有解决物业服务问题。2017年,井巷社区启动提质改造后,原本在各楼栋单元设立了54组垃圾桶。由于社区面积大,社区楼栋垃圾原本不属于环卫所负责,导致清理垃圾不及时。
垃圾桶发出阵阵酸臭味,苍蝇蚊虫围着打转,居住环境很差。 居民姜春芳回忆。
引进物业公司无疑是较好途径。但社区居民大多为下岗职工,收入单薄、且没有交纳物业费意识。10余家物业公司进场了解情况后 望而却步 。
垃圾处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不能不管。 井湾子街道党工委书记龙峥嵘说。怎么管?撤掉垃圾桶、由居民自己送到垃圾站。但,居民能接受吗?
我们支持。 居民姜孝新说: 社区并没有当 甩手掌柜 ,改扩建了2处垃圾站,我们从楼下到垃圾站只有100米左右的距离。 不用出物业费、清运费,其实是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居民陈喜连补充。
既要有明确的举措,也要引导居民参与。 岳林介绍,社区成立了 垃圾银行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文明劝导、参加环保讲座, 折合 成 垃圾银行 里的积分。每100分可兑换30元的生活物品。陈喜连说: 垃圾银行 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有的居民每季度能小挣个几百元。后来,大家都形成了习惯。
垃圾处理的小事儿,成为井巷社区探索基层自治的起点。
原本因为 垃圾银行 的积分吸引而来的居民,自发组成 绿色马甲 志愿队。有的当起 巡逻员 ,巡查卫生、确保整洁;有的当起劝导员,看到不文明现象上去提醒;有的上门串户当起环保 宣传员
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他们根据自身特长,分为 红 蓝 绿 三色马甲志愿服务队。 红色马甲 以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为主,积极协调邻里矛盾纠纷; 蓝色马甲 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专业性服务。
通过志愿服务带动文明实践,井巷社区实现了从 脏乱差 到 洁净美 的蝶变。井巷社区也获得 省级和谐示范社区 最具人气公共服务大厅 等荣誉。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