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苏州全力打造高水平创新集群

苏州全力打造高水平创新集群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2年01月04日 09:01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江苏苏州墙体广告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扎实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苏州全力打造高水平创新集群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创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化解和破除经济发展诸多矛盾和困局的总突破口,是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苏州,制造业规模大、配套能力强,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不断涌现,具备了产业创新的坚实基础。同时,苏州建设了姑苏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具备了在这些领域率先打造创新集群的良好条件。

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开启。苏州将扎实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的创新集群,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加快攻克一批 卡脖子 技术,赢得持续创新优势,进一步掌握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

聚合创新资源

提升科创 硬核

追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成立4年来,深耕智能清洁领域,在高速数字马达、流体力学、机器人控制等方面拥有一系列授权专利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1年10月,完成36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 潜在独角兽企业 等,立项苏州(机器人)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021年,企业享受市、区两级共计300万元研发后补助奖励。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近年来,苏州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完善企业分层孵化体系,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 瞪羚 独角兽 等高成长性企业前后衔接的创新型企业梯队。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155家,位居全国第五。3年来苏州已遴选 独角兽 培育企业129家,39家企业入围2020年中国潜在 独角兽 企业榜单,位列全国第三。科技型中小企业今年已入库评价16897家,位居全省第一。56家企业被科创板受理,其中上市38家,受理数和上市数均列全国第三。

产业集群,是创新能力的集群,创新集群最重要的是知识的溢出和相互学习。围绕科技型企业创新主体,一大批高校院所、重大科创载体、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与之紧密联动。

苏州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重点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引领工程等五大工程,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高起点、高水平建设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以及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项目等重大科创载体和平台。

总投资200亿元的姑苏实验室,2020年6月成立以来,紧扣材料领域中的国家重大战略、地方产业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前瞻性、前沿性研究,攻关 卡脖子 技术。目前已联合行业龙头企业自主立项29项,合同金额超18亿元,吸引企业科研投资超6亿元,约三分之二项目与电子信息材料相关,涉及半导体器件、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

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外延设备 项目总投资超亿元,姑苏实验室出资三分之二,企业出资三分之一,团队成员来自企业、大院大所。 市场等着我们去抢抓,有一种紧迫感推着我们去提高效率、加速研发。 项目负责人蒲勇说,在姑苏实验室,有很多像他一样来自企业的 双聘 人员,大家相互交流,如果碰撞出火花,未来也会是合作伙伴。 我们所有合作项目,全部要放在姑苏实验室平台上进行,从而创造出交叉创新的可能性。 姑苏实验室科研能力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说。

提升科创 硬核 ,把推动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苏州将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加强精准扶持。加强集群内创新平台间的相互合作,着力建设以知识为核心资源,以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要使命的高层次产业创新集群。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协同高效的科技基础设施群。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互动融合,逐步形成研发特色鲜明、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多类型机构汇聚的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化发展态势。

开放合作

做大科创 蓄水池

开放是苏州的城市名片之一。苏州不断做大科创 蓄水池 ,把深化开放合作作为必由之路。

身为全国唯一的 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城市 ,苏州持续深化大院大所合作。苏州与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海外著名高校共建产学研联合体。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相继落户苏州。目前,中科院在苏州建设的科技载体机构达34家,占中科院在全国布局总数的五分之一。与清华大学深化战略合作,清华在苏建设了12个科技创新载体和研发机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等加快建设。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苏州主动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推动沪苏两地技术、人才、项目等创新资源加速流动,为沪苏协同创新注入新活力。

作为2021年沪苏两地科技合作的 重头戏 ,沪苏同城国际创新挑战赛聚焦企业需求,完善 企业出题、能者破题 的揭榜挂帅机制。今年6月启动后,两地企业面向全球发布459条技术需求,榜单金额超过15亿元,涵盖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挑战赛得到了全球大院大所积极响应,400多个专家团队 揭榜应战 ,揭榜率达62.3%;颁奖仪式前,供需双方签订合同32项,金额超过2400万元,正在对接中的合作意向金额超过5000万元,收获累累硕果。

苏州还与上海共同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协同发展服务平台,集聚开放共享仪器设备5万余台(套),科技创新券实现长三角通用通兑。深度融入 G60科创走廊 建设,中车绿地、上海仪电、上海建工、喜马拉雅等重大创新项目加快落地。

面向未来,苏州将深度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更宽领域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化运营服务的平台型机构作用,逐步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跨区域创新合作体系。积极吸引海外知名大学、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在苏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 结伴出海 ,深度参与全球分工。

人才引育

提升科创 软实力

提升科创 软实力 ,苏州把人才引进培育作为第一动力,全力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新高地。

顶尖人才、重大创新团队引领带动产业创新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团队领衔的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以材料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为核心,启动建设 国家特种合金技术创新中心 ,承担了全省唯一立项、也是全国唯一由企业牵头的重大专项。同时,还集聚55位材料领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其中院士近30位。干勇表示: 未来,研究院将融合全国优质资源和强大力量,积极打造高端平台,吸引全球材料领域专家,加强前瞻布局,攻克关键技术,更好推动材料应用和项目在苏落地转化。

大力引进院士和顶尖人才团队。近年来,苏州引进干勇院士团队建设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引进陆军院士团队建设长三角量子信息工程产业创新中心 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苏州集聚着越来越多的引领者。目前,全市人才总量321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过30万人,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创业类146人、连续8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入选省 双创计划 1236人、连续15年位居全省首位。

厚待人才,苏州加强创新人才政策供给。大力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对顶尖人才支持力度上不封顶,重大创新团队支持力度达5000万元。

作为全国海外引智工作的标杆城市,苏州在外国人才来苏工作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和许可时间等方面积极探索,首创外国人才科技项目推荐制等,打造 最舒心 服务品牌。全市拥有持证外国人才11149人、位居全国第五位,连续10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十大中国城市。

苏州, 首创 唯一 还有很多。苏州江苏省率先试点实施科技镇长团计划,创新设立 苏州科学家日 。建立国内唯一的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创投中心,出台 人才金融10条 ,推出国内最高授信额度人才贷,设立超5亿元规模 姑苏人才基金

聚焦前沿突破,立足全球视野。未来,苏州将拓宽全球引才网络,大力引进一批 高精尖缺 人才。强化行业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深化与国内外顶尖高校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优化人才政策和制度,完善人才培养、发现、使用、激励政策链,打造 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 。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