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说,那天体育老师上课随意做了个提问调查。老师问道,常常12点以后睡觉的同学请举手,举手者一两个。又问,10点以后睡觉的请举手,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一档次。接着又问,有没有9点以前睡觉的,只有胖子一人举手。老师赞叹,那你一定早起上课头脑清醒有精神。
胖子并没有因老师的赞叹感到光荣,反而觉得尴尬,竟然回答道,没有,实际上我第一节课一上课就想趴在桌子上睡一觉。老师信以为真问道,那是不是早上你起太早了。胖子回答,六点半起床。老师疑惑了,掐指一算,那你睡觉的时间也够长了。
在新加坡或许是常年夏季的原因,人们似乎更习惯晚睡,夜生活十分丰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夜猫子的新加坡家长自然养育晚睡的孩子。每晚直到九、十点钟,仍有孩子在楼下笑闹玩乐,声音此起彼伏。毕竟安全能保证,孩子晚点回家,家长们仍感觉高枕无忧。
考证一下何以人类习性是夜伏昼出,当然很多生物都是昼出夜伏,之所以如此更多的是因为本能恐惧黑暗。对人和动物来说视觉是最强烈的感受,看不见就会带来未知恐惧,这是一种进化的体现,是生存本能。
人类进化数千年,科技文明数百年,到今日即便是夜再黑也不一定要趴窝了。科技改变了一切,人类的夜生活也随之越来越繁盛。夜色下灯光里衍生出的夜文化,夜经济,是谓文明发展的直接体现。
入夜,霓虹灯光彻夜辉煌,人声,车驰,
摩托响,此起彼伏,展现的是一派的喧嚣盛世。无论如何古人绝难想象此般欢乐,别说农耕时代,鸡鸣即起,日落则寝。远古时无灯无火,更是要抱团藏身躲避那些出没在黑暗中觅食的豺狼虎豹,暗夜出行付出的不止是精力或许是生命。
古之社会基本上一入夜城乡就会实施宵禁,闭门敲鼓声一响,打更者敲梆震锣沿街提醒“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街上兵丁站岗守夜,手执金吾(应该是相当于今人的警棍),威严肃立。犯夜者要遭受刑罚,可不是罚款拘留这么轻描淡写,没准要挨板子,遭夹棍。
当然被严管的民生也需要适当放松,元宵夜,俗称的灯节,人人皆可提灯夜行,夜色下身处一片灯海,目及一片光明所以不怕,可得一夜欢喜放纵,通宵盛况有如今之元旦倒数。后随着商业经济发展,及至唐宋夜生活便开始不断有所放开,鬼市子开始盛行,点灯交易,摆摊,卖艺,算命,都是安身立命的好营生,此乃今夜市之鼻祖。至此人类社会的夜晚便已不再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对月。”
古人的夜生活当然无法企及今人之高度,但似乎雅趣更胜,对酒当歌赏月观雨。灯红酒绿,诗词歌赋。或泛舟湖上,夜话不歇。乘夜发奋图强者便头悬梁锥刺股,或者凿壁偷个光。不贪图此刻享受,更看好美好未来。
俱往矣,至如今,夜黑有科技照明,去处皆灯火辉煌,不遑白昼多让,夜生活已达极致了。
今夜生活之辉煌繁盛,在一轮明月下一片璀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夜经济繁荣了民生消费,扩大了社会内需,一部分人需要安身立命,一部分人想要消费。文化也好,物质也罢,无论是游客还是地主都是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可谓灯光一亮,黄金万两。
从夜间卫星照片来看,地球上最明亮的所在一般都是GDP最高的地区。
即便是夜色再迷人,玩通宵夜对吾等银发白眉,缺齿少牙狗窦大开的老年人必定是奢侈品。一夜五更,时至半夜三更还是休眠生息最合适。夜生活为娱乐也好,为生计也罢,牺牲健康换来的终究是难长久。五谷杂粮,肉体凡胎禁不起随心所欲,夜生活也该量力而行。
无论胖子怎么想,我还是坚持己见,小孩子和老年人还是得像农民一样生活,早睡早起,日落而息日出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