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月8日,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新疆湘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还原蒸馏车间单炉海绵钛产量达到16吨,0级及以上等级率达到94%,均刷新了行业记录,在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难题方面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该公司熔铸厂技术科科长吕华江介绍,熔炼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好的设备,设计年产量两万吨钛及钛合金,目前产能已位居全国第二。
为了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企业引进了国内先进锻造加工设备,既丰富了产品品种,又提高了市场整体竞争力。
新疆湘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钛及钛合金材料以其高强、高韧、耐腐蚀性好、耐热性高、低密度、生物亲和性好等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医疗等行业领域。企业2021年生产的海绵钛产量突破2万吨、钛材达到1.1万余吨,创投产以来新高,产量在国内居前三位。
哈密市地处东天山有色金属成矿带,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特别是钒钛磁铁矿具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的优势。新疆湘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达产,不仅填补了新疆钛及钛材产品的空白,还在技术创新、产业链打造、市场延伸等方面处于行业内领先地位。近年来,新疆湘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哈密丰富的钛资源加快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该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梁飞龙介绍,利用钛类矿物进行钛及钛合金生产在国内尚属空白。公司通过研发利用新疆钛矿来制取钛渣,制取海绵钛所需的四氯化钛,这样可实现新疆钛资源深度转化,从而打破新疆区域内没有钛矿深加工企业的局面。同时,产业链向下延伸,丰富了下游产品种类。
近年来,哈密市持续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从基础化工原料向高新化工产品转变,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基础上,对标国际、国内一流,逐步打造新型新材料加工与制造基地,助力哈密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哈密市将持续加大新材料产业发展力度,重点发展钛合金、镁合金、硅基新材料等,以“延链”为核心,逐步建成新疆重要的新材料生产基地。
市工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刘晶说:“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进步,培育和引导建设技术中心、产学研联合示范基地、制造业中心,同时,在‘双碳’的背景下,通过奖补资金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挖掘产能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在培育新兴产业上下功夫,通过招商引资填补一些产业的空白。”
这几天,作为哈密市重点建设项目,哈密盛典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间苯二酚项目具备了投产条件,弥补了哈密南部精细化工产业的空白。该项目自2020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哈密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要求,压缩审批时间,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项目建成后,主要从事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等产品的生产,每年可实现产值超2亿元,带动就业200余人。
在建设中,按照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规划,项目积极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和转型升级的导向示范作用。
哈密盛典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乐金波介绍,目前正在对工艺上发现的问题做技改,预计3月份基本实现达产。公司有自己的研发申请专利,可减少废水排放量,节约成本。
2021年以来,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大以商招商、资本招商等招商引资新举措。20个总投资137亿元的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开业,为哈密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充足动能,这得益于园区全面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机制。通过实行包保责任制,对重点项目精准施策,做到一个项目、一个工作班子、一个施工方案、一个推进计划、一个时间表,派专人协助解决问题,确保建设有序推进。
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服务部部长朱玲表示,为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自2020年2月起,哈密高新区主动承接了26项行政审批事项,真正在园区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在企业前期手续办理过程中,始终坚持“提速办、简便办”,把企业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来办。截至目前,已办理企业各项手续130余项,完成4000余亩土地的报批工作,惠及企业40余家。2021年,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6.3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6亿元,同比增长36%。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