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墙体广告济宁邹城市后八里村从“乱窝子”变成全国文明村后,村党委书记宋伟又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村子的发展需要人才,他很想把村里的孩子们留下来,但事与愿违,尽管村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想要把孩子们留下来,但孩子们仍然被外面的世界所吸引。
这让这个带头人感到很纠结。
有时候,他会问自己,是不是村里的舞台太小,“我把他们留下来会耽误了他们?”
>不敢想的变化
回忆起7月30日到8月4日,给自己好友带来的刷屏感觉,济宁邹城钢山街道后八里村的宋浩然,仍然觉得十分兴奋。作为刚刚结束高考的准大学生,他和村子里的其他17名高中生一起参加了由村集体出资,组织的“深圳新加坡行”,行程中宋浩然上传的近千张照片,引起了朋友圈好友的“围观”。据介绍,后八里村参与本次活动的高中生,都是第一次走出国门,6天的行程里,震撼和欣喜仍然在他们的小圈子里传递。近日,参与该活动的第二批19名高中生也即将启程。
刚刚参加完高考,已经被录取的宋浩然,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后八里村人,回忆起之前的学生时代,他笑道,自己基本一直都在邹城市“打转悠”,“上学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长这么大我基本没有出过邹城市。”
宋浩然回忆,他刚刚上初中时,家里住的还是平房,对于出国的事儿,他此前都不敢去想,“村子里的路特别窄,而且乱堆乱放的比较多,一下雨的时候,出门都深一脚浅一脚的。”村子的发展轨迹在2005年改变,这一年,刚刚满30岁的宋伟成了村里的领路人,“当时村里的外债有近20万元,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土坯房占到了全村房屋的三分之一。”通过筹资修路,改建社区,发展村集体经济,曾经的“乱窝子”成长为全国文明村,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宋伟也充分意识到,村民素质和人才对于村集体发展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在2006年开始多次选派村民,村集体工作人员到北京、上海、烟台,以及韩国学习,从2012年起,我们开始让村里的学生也走出去。”
7月30日,在后八里村办公楼广场前,村里的负责人为即将出发的队伍举办了一个简短的启动仪式,当次出行的所有学生被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里都有村集体的工作人员当组长,负责学生们的后勤保障。村里给每人配发了一套红色的上衣,上衣醒目的位置印有五颗五角星的标志,“我们要提醒大家,出门在外,尤其是出国,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后八里村党委书记宋伟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