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墙体广告从1993年救助离家出走的萌萌开端,21年间,岳桂珍现已“拾到”并救助了36名孩子,被当地人亲热地称为“车站母亲”,《人民日报》也曾要点重视报导。日前,郑州铁路局龙门车务段汝州车站的“车站母亲”岳桂珍,又成功入围“我国好人”评选。
□东方今报记者 张雅平 实习生 冯怡瑞 通讯员 姚峡阳/文 记者 袁晓强/图 “车站母亲” 21年“拾到”36个孩子 21年过去了,岳桂珍还明晰地记得她救助的第一个小孩。 那是1993年的冬季,寒风凛冽,雪花飘飞。从重庆到北京的列车上移送了一位特别旅客——一名没有监护人看守的小男孩。 小男孩五六岁的姿态,小脸儿脏兮兮的,一下车就不停地抖。岳桂珍赶紧脱下大衣把他裹住,下班后,她把孩子领回了家。十五天后,民警把孩子送回了家。这是她上班后收留的第一个孩子。她自己也没想到,这仅仅开端。 1995年,车上又移送下来一名被爸爸母亲遗弃的智障小女孩。岳桂珍将她带回了家。一边上班,一边又要照看孩子,岳桂珍分身无术,只好找个保姆来照看。可因为孩子有些智障,大小便失禁,保姆干了三个月就不辞而别。岳桂珍真实没有办法,只好把孩子送到了福利院。 自此以后,岳桂珍的“孩子”不断增加,在多年的客运生计中,她连续“拾到”了36个孩子。而她,也成了家喻户晓的“车站母亲”。 可贵歇息 福利院是她的“第二战场” 铁路员工作业繁忙,压力很大。休班时,都想好好放松一下。而岳桂珍的歇息时间,许多是在福利院度过的。 “福利院的孩子大都是残疾或者智障儿童,被爸爸母亲遗弃了。每次看到孩子们的眼神,心都要碎了。”岳桂珍说着,眼圈就红了。 “给孩子们带点生果、玩具,买点新衣服,给他们讲讲故事、洗洗衣服。”岳桂珍的搭档薛建娅说,刚开端岳桂珍一个人去,后来领着他们一同去。 “这二十多年,我送到福利院的孩子简直换过一遍了,但我仍是想来看看。能为他们做点啥,我很快乐。” 岳桂珍说。 入围我国好人榜 《人民日报》曾要点重视 在汝州火车站,旅客只要有艰难找到岳桂珍,就没有绝望过。“岳桂珍就像一盏灯,员工们会不由自主地向她看齐。”龙门车务段党委副书记赵占胜说,在岳桂珍的带动下,车站员工为旅客做功德、及时协助旅客解困答疑蔚成风气。 2012年,人民日报记者曲昌荣来到汝州,详尽了解了岳桂珍的事迹后,深深地感动了,“她是许多弃儿的再生母亲,当地人称她是‘车站母亲’……”这篇文章配以图片、谈论,在《人民日报》六版头条大篇幅宣布,导致广泛重视。 日前,岳桂珍又成功入围“我国好人”的评选,在她的评选栏里,不少人给她留言、点赞:做一件功德简单,但能把功德坚持做20多年,可贵、不易、点赞、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