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墙体广告 弟弟当年从台湾寄来的信,黄锡奎白叟还一向保存着 河南商报记者 唐韬/摄
14岁离台,随爸爸去印尼经商,后久居郑州。尔后,黄锡奎常在地图上寻觅家园。 当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儿孙满堂,和海峡彼岸的亲人也时常联络,一条海峡的间隔在他眼里,仅仅“天涯”。 1937年,14岁的黄锡奎跟从爸爸去印尼经商。一次意外导致脑神经受伤,传闻大陆有方法治疗,曲折来到郑州。 当他病况痊愈准备回台时,却被奉告两岸隔绝。黄锡奎被分配到一家木材加工厂,在这里认识了妻子张秀玲。 两岸互通后,他写的第一封信是一首诗,经过印尼的兄弟带给家园的二弟。二弟回信还附了一首诗:手足别离年月深,睹诗难耐长相忆。但愿国家干戈定,兄家束装好返乡。 2012年,黄锡奎携家人首次回家省亲,现在,黄锡奎说,郑州即是他的家。 中秋接近,黄锡奎说,他知道二弟以及家人都很顾虑他,万语千言总无力,只说一句祝愿他们:河南是我的第二故土,我将归根于此。咱们生不在一同,死不一样穴,但灵魂是在一同的,台湾与大陆的间隔,隔绝不了亲情、友谊。 读者中秋寄语 思台湾、念台湾,每逢佳节倍思亲,愿台湾亲人常笑颜,福寿健康。 ——72岁的郑州铁路局退休职工陈允健对在台湾的大哥说 虽已别离六十七载,但我年年、月月、每天都在怀念您,中秋佳节接近,怀念之情更深。遥祝您健康长寿,天保九如,您的美好健康即是咱们晚辈的美好! ——郑州市民王祖乡对身在台湾的93岁姨母说 曾经,怀念是一件摸不到的东西,很远,很模糊;现在,间隔虽远,但我知道咱们的心已互相拉近。佳节接近,祝你们日子开心! ——28岁的郑州市民陈晨对远在台湾的舅舅说 别离是时间短的,但亲情是永久的。虽相距千里,但亲情的丝带将咱们严密相连。佳节思亲,遥寄想念,愿您身体健康,家庭其乐融融! ——郑州市民刘红霞对台湾的姑姑说 搜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到来之际,海峡两岸同胞的思亲情怀一定更加浓郁。 河南商报联合郑州市台办、台联推出“你说想念语,我送中秋礼”特别报导,向在河南的台胞台属,搜集对台湾亲人的中秋祝愿怀念之语,选中的寄语除登在报纸上,还赠送由焦作市健国怀药有限公司资助的山药月饼、郑州福晶园美好食物有限公司资助的美好月饼各一提。 参加方法: 您可发微博@河南商报,或直接联络记者孙李爽15738364656、崔文15538077505(可发短信),咱们帮您传情。 近期您可继续重视《河南商报》系列报导,报导完毕后,中秋祝愿寄语被选中的读者,请前往河南商报记者站(紫荆山路与东里路交叉口西南角紫金城5楼0518室)收取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