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墙体广告 院前社是海沧区海沧街道青礁村所辖的一个自然村,地处边境,交通不便。过去,村里不少青壮年宁可抛荒地步,也要外出营生。成了“空壳村”的院前社,一度面临被拆迁的困境。
村民陈俊雄理解开展都市休闲农业的相关政策后,与14名村民成立济生缘协作社,以置换、租赁方式,把村里闲置土地改造为“城市菜地”,经过认种、开展会员的方式,短时间内吸收近500名市民认种。
而“城市菜地”每20平方米的年租金就达2400元,较传统菜地每年每亩2.5万元至3.5万元收益翻了一番。“这种运营形式推行后,全村几百亩地完成了集体转型。”陈俊雄说。
东孚街道也不乏村民创业的例子。这里的“母亲河”过芸溪被归入小流域管理试点后,环境的改善让外出青年觅到商机。返
乡村民蔡陆顺经相关部门同意,在自家地步上搭建两间小木屋,办起农家乐,日均停业额5000元以上;从网络
公司辞职回村的陈及滨,应用“互联网+”运营民宿,月均收入2.5万元。在这些青年的带动下,片区内已开展农家乐21家、民宿6家,带动就业超越500人,人均月收入增加近3000元。
海沧区城调队队长黄学东剖析,与以往从事种植养殖业、个体运营相比,往常,海沧农民更注重依托政策与当地实践,开展
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运营性收入增长更有潜力。这在去年的经济数据中也得到明显表现——海沧农民的运营性收入4674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