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来,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紧随而来的便是志愿填报,虽然分数高低有差别,所能去的学校类型也可以想象得出来了,但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填报志愿才是那真正的“临门一脚”,毕竟走进理想学校、读上理想的专业,这次高考之旅才算画上圆满句号,再看得远些,这也关乎上千万考生及其家庭的未来。
正因如此,考生和家长们大多也不吝于在高考志愿填报上多花一些时间和金钱,于是,有人便就此念起了“生意经”,动辄每人几千上万的咨询费几乎每年都能让一些机构或所谓专家赚得满盆满钵。但并非每个考生都能在交出高额咨询费后得偿所愿,每年对录取结果不满意而产生纠纷甚至告上法庭的案例并不鲜见。这样的情况当然也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近日,教育部部署地各校深入实施“高考护航行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工作,强调各地各校要严肃招生工作纪律,加强对有关志愿填报咨询活动的监督管理,并提醒考生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
即便如此,每年“踩坑”的仍大有人在。从一些被公布的案例来看,即便胜诉,考生最多也只能拿回咨询费,涉事机构或个人则既不会被额外处罚,也几乎没有取消提供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资格一说。一边是提供服务的机构或所谓专家退回几千元咨询费了事,如九牛身上掉一根毛似的不痛不痒,反正风头一过,明年甚至不用换“马甲”也能继续捞金;另一边被坑的考生只能满怀遗憾地去上一个并非理想中的大学或选择复读,甚至可能因此心灰意冷而弃学走进社会,彻底改变人生轨迹,可见,在填报志愿之路上“挖坑”,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这种受罚程度与所造成的后果不成正比的情况应该引起重视。
因此,提醒考生和家长们不要迷信高价服务的同时,也必须从顶层设计开始,进一步织密法治的笼子,以真正具有针对性的、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去约束那些几乎是“零门槛”入行的个人和机构,用法律法规强大的威慑力遏制他们乱念“生意经”的冲动,才能确保考生不会因某些人的利欲熏心而被迫走弯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