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至22日,该系列活动之
乡村振兴看
河南 重大主题采访活动在我市举行。央媒、省级主流媒体和相关商业平台网站等30余家媒体的记者组成的采访团,以
乡村振兴看
河南 为主题,深入
乡村、企业、
现代农业产业园,探访我市
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
特色产业助力
乡村振兴
在舞阳县保和乡袁集村,采访团的记者走进民宿 咱家院子 。一株株挺拔的竹子,在微风吹动下沙沙作响。院内的青菜,长势喜人。屋内老式收音机、茶几、长条桌子、老式木床等,让人想起以前的美好时光。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都拨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想起老家。真是太有意境了。 采访团的一名记者说。
整洁的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一条小河穿村而过,流水声悦耳动听。农耕博物馆和王文元故居,让人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脑阁》《
河南坠子》等节目极具地方文化特色 采风团成员的目光,被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深深吸引。他们拿出
手机、相机、摄像机等,记录下我市
乡村的可喜变化。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贾湖酒业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开发的贾湖田园综合体项目,依托贾湖文化,集文化观光、科普教育、休闲体验、品牌展示、农业生产等功能于一体,以贾湖考古遗址保护区为核心,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推动 酒、农业、旅游 融合发展,助力
乡村振兴。
在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田园综合体项目园区,一座座排列整齐的温室大棚蔚为壮观。走进温室大棚,采访团的记者们感到一丝清凉:相比大棚外接近40摄氏度的高温,大棚内气温较低。无土栽培的生菜、小番茄、热带水果 大棚里处处透着科技范儿,采访团的记者纷纷点赞。
打造食品产业新生态
在双汇屠宰分割车间,自动致晕机、自动开胸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一头生猪被分割成200多种产品。肉制品加工生产线上,滚揉制馅、灌装、高温杀菌、烘干、包装等生产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采访团的记者们拿出
手机,记录下双汇放心肉的生产过程。
从2020年7月开始,双汇对标国际一流,对屠宰分割、肉制品加工的生产工艺、信息系统、环保系统等进行改造升级,引进了荷兰、丹麦、奥地利、西班牙的世界一流设备,实现了全流程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既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确保了产品质量。 双汇发展副总裁周霄告诉采访团的记者。 双汇发展实施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新浪网的牛琰说。
小食品,大产业。卫龙集团生产的一袋袋看似不起眼的辣条,不仅热销全国各地,甚至以高出国内市场10倍的
价格远销海外。
辣条、溏心卤蛋、魔芋爽 在卫龙集团产品展厅,各式各样、包装精美的产品令采访团的记者胃口大开,争相品尝。
将小食品做成了 大文章 !卫龙集团从一根辣条开始,逐步成长为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
现代化辣味休闲食品企业。
漯河食品产业真的很厉害。 凤凰网记者邓呈娇说。
数字化技术赋能种植业
一方水土养一方 椒 。
在临颍县辣椒
现代农业产业园,采访团的记者看到多种辣椒制品,如辣椒段、辣椒粉。
我们临颍辣椒最大的优点就是香!一种美味食品,往往需要使用多个产地、不同风味的辣椒。我们临颍的辣椒,因其特色受到广大食品企业的欢迎。海底捞、卫龙等知名品牌产品里都有 临颍辣 。 临颍县颍山红农业发展有限
公司董事长王偌飞说。
临颍种植辣椒,使用了很多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使用第二代无人播种机、施肥机、收割机等数字化设备,能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员工工作强度。在5G技术支持下,哪里需要什么肥、哪块田缺了多少水,一目了然。这样的科学种田,应该是
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向。 环球网记者深有感触地说。
采访团的记者还走进临颍县瓦店镇大李村采访。这里随处可见带着乡土气息的老物件。村民的新居,多是在保留乡愁元素的老旧房屋基础上改造的。
在临颍县南街村,采访团的记者参观了豆制品生产线、面制品生产线等。
两天时间,省内外的媒体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
漯河厚重的历史文化和
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活力。
漯河坚持 产、城、链、园、人、文 一体推进,聚焦 食品城 食品+ 食品云 食品安 同步发力,汇聚了大量食品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形成生机勃勃的产业生态圈。采访团的记者们纷纷表示,将通过镜头和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
漯河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