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镇江市文史类学者蔡庆来初次向记者公开了她收藏的700多个镇江市当初接诊抗美援朝伤员的相关物品,揭开了镇江市为抗美援朝战争作出贡献的光荣历史。
当初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后,我国在11个省创建66所康复中心医院,江苏省一共有10所,镇江市也是有一所接诊抗美援朝伤员的康复中心医院,这便是老镇江市熟悉的 康复中心医院 (现市第一人民医院)。
起缘:
一本泛黄的流水账单本
修复历史人文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儿。 蔡庆来对这段历史的资料将近十几年的寻找和整理来自2004年夏季一个早晨。当日她在大西路一家旧书店阅览老资料时,不经意在书店墙脚的一个旧麻布袋里看到一本泛黄的流水账单本(早已捐赠市第一人民医院)。
封面图上 华东军区后勤管理国家卫生部第三后方医院 触动了我的神经。 通读历史的蔡庆来比较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医院的名字和抗美援朝战争有关,但是否与镇江医院有关,他当时并不确定性。记者在他提供的照片上看见了这部流水账单本,里边用毛笔书法工工整整记述着一笔笔回收食物和物品的明细,每一页明细下边还盖有章印。
为了能明确 华东军区后勤管理国家卫生部第三后方医院 是不是镇江市的医院,蔡庆来翻拍照片、网上、发帖子、找寻知情人员 在2004年最热的一个月,他把全部时间精力用在了这部流水账单薄上,总算迈入转折,蔡庆而言: 我母亲一位朋友知道这个情况后,跟我说有一位曾经在镇江市医疗行业的退休老人很有可能掌握相关情况。
揭密:
印证一段尘封的历史
有志者事竟成,蔡庆来联络这名老年人获知, 华东军区后勤管理国家卫生部第三后方医院 便是现今市第一人民医院,他还清晰地还记得帐簿中一位名叫 朱建中 的组长便是那时候医院的后勤管理采购人员。
根据进一步查看相关知识,蔡庆来最后查明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1951年6月9日,华东军区后勤管理国家卫生部第三后方医院(那时候总公司在天津周边)领命接手镇江市基督教医院门诊。1952年5月改名为 苏北第三康复中心医院 。
1953年,苏北、江浙行署合拼,江苏省创立省康复医院管理处,将我省接诊抗美援朝伤员的医院撤编为10所康复中心医院,在其中镇江市的第三康复中心医院更名为江苏第六康复中心医院,任务是接诊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119名抗美援朝伤员。
后省委拨付征收土地,在原镇江市基督教医院内开工修建了占地面积5730多平方米的3幢医院病房大厦,医院门诊从2个病房、100张医院病床增加到8个病房、450张医院病床,期间又接诊了110名抗美援朝伤员。1957年,伴随着抗美援朝伤员陆续康复出院,医院门诊开始对地区人民群众和军队疗养员与此同时医治。
承传:
将红色经典交给下一代
从2004年逐渐,一直到2018年,蔡庆来为了能搜集整理与 华东军区后勤管理国家卫生部第三后方医院 有关资料,踏遍了镇江市街头巷尾的各个旧书店和旧货店。 我当时感觉冥冥中有一种缘分牵引带着我寻找抗美援朝战争与镇江市这一段特殊历史时间。 蔡庆而言。
记者在他提供的许许多多700多个 古董 中,看见了包括那时候医院的饭堂付款申请单、购置手记及其医疗费底单等资料。尤其造成新闻记者注意的是,在其中抗美援朝伤员的膳食付款申请单打印纸张 五花八门 ,在其中一张1951年的付款申请单,竟然是用一张广告宣传包装纸反面空白做成的。 表明那时候我国还是很艰难,没有多余的纸型去专业制做付款申请单。 蔡庆来告知新闻记者,最让他感动的是在其中一张在丹徒荣炳回收猪肉的 回收条 。 据我查看相关知识获知,那时候生猪肉是特别昂贵的食品,为了保障伤员的营养,仅有这类接诊抗美援朝伤员的医院才能享受这类打 回收条 的特殊待遇。
蔡庆来表示,他已经捐献一小部分古董给市第一人民医院,他建议医院在院史馆设专门的抗美援朝战争区,以留念镇江市接诊抗美援朝伤员这段历史。其他物品他会相继梳理,将红色经典交给下一代。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