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收割机第一次出现在了田间。
夕阳余晖,辛勤劳动的村民踏过收种后农田。
群众聂少英拉着76岁蒋家婆看新奇,三塘乡道别手耕时期。
灵活运用土地资源,乡村修建百亩标准化水稻田。
李达山的大儿子、侄子各自安全驾驶水稻收割机收割水稻。
机械设备和大货车无缝衔接,将水稻运到生产车间烘干处理。
父子齐上阵抢收抢运忙。
9月19日,恒合土家族乡八一村,群众聂少英拉着76岁蒋家婆赶到稻田边收看水稻收割机收割水稻。刚刚过去的7、8月份,这儿历经旱灾,人畜饮水发生艰难,今年初推出的百亩标准化水稻田旱灾少水,收获让人揪心。丰收的季节,居民的目光聚焦百亩标准化水稻田,对焦稻田里发生的大型收割机,对焦历经旱灾后水稻田收获。
最近连绵阴雨气温,19日是一个好时光,天气预报显示,第二天起就是持续一周的阴雨天。种植大户李达山带着孩子、侄子、工人及工业设备从100公里外赶到抢收稻谷。一大早,李达山的大儿子、侄子各自安全驾驶两部水稻收割机在庄稼地里忙,这也是大型收割机第一次开入这儿的农田。党员领导干部、青年志愿者赶到田间,收取收、抬的抬,一起为颗粒归仓繁忙。在众人努力下,两部水稻收割机当日实现了400余亩稻谷的收割机。
因为身强力壮的村民在外务工,守留在家的八一村群众零散种植水稻,亩产量仅有200千克上下,土地利用率不太高。在今年的,做为重庆17个乡村振兴重点扶持乡镇的恒合土家族乡,在八一村打造出了百亩标准化水稻田,为农民发家致富创收栽种下期待。
今夏,破纪录高温少雨天气风靡江津地面,位于海拔高的地方的八一村经历过旱灾缺水的磨练。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构建农田灌溉管,党员领导干部送餐到户,群众涂兴达垫付资金建造贮水池……齐心合力渡难关,守住了那片水稻田。李达山说:“绝大多数稻谷收获很好,一部分亩产量可以达到650KG。”
农田改造、耐旱保苗、保产保收,这也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