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墙体广告10月15日至18日,来自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一行30余人构成的联合采访团,在省外侨办的带领下,走进郑州、平顶山、开封等地采风。这些年河南的开展和改变,让不少海外媒体人心生赞叹。
感叹|河南开展快,改变大
10月15日,坐落郑州经开区的郑州铁路口岸,一个个摆放整齐的集装箱正等待装上国际班列发往欧洲。采访团刚一下车,便被这宏大的局面震动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采风团在平顶山、开封等地观赏、采访,见证河南经济的疾速开展,屡次感触类似的“震动”。
“真不敢幻想,河南这样的内陆城市对外开放程度也这么高。”台湾《旺报》助理副总编辑陈素贞通知大河报记者,这是她第三次来河南,每次来都会感到较大改变,“曾经,郑州仅仅一个铁路拉来的城市,往后,郑州能够改称‘飞机运来的国际大都市’了”。
10月17日,菲律宾华商纵横传媒总裁黄栋星在舞钢观赏后,慨叹地说,当前菲律宾最大的钢铁公司年产量只要50万吨,而舞钢一家的年产量便有300万吨,这让他不敢幻想。
韩国《亚洲经济》记者周钰涵对开封旅游业的开展表明必定:“开封让旅游资源‘活’了起来。我到过很多国家,像开封这样结合历史文化,经过真人表演来重现历史的做法极好。”
插曲|众人争相“认祖”华夏
10月17日晚,国际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在开封开幕。18日,采风团在开封参加了“根在华夏”祭拜活动,这引发了不少采风团成员的“认祖”热心。
“我的妈妈是河南信阳人,所以我自个也是半个河南人。”日本《中日新报》社长刘成17日在平顶山的海外华文媒体助推华夏经济座谈会上说。
“张姓源自河南濮阳,我的根在河南!”美国《国际日报》集团董事长格外助理兼副总编张春梅说,曾经只听父辈说河南很美,这次总算“回家”了。
已来过河南六次的韩国《亚洲经济》社长郭永吉也向记者“夸耀”说:“我的祖先是北宋的河南郑州人。”
中外要闻通讯社社长黄红英本籍广东,但她称自个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开封是客家人的本籍地,现在来开封就像回娘家,十分亲热”。
许诺|向国际讲好河南故事
“土坯墙、茅草房、鸡屁股是农户小银行,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助,姑娘向外嫁,小伙愁新娘……”2009年曾经,平顶山尹集镇张庄村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现在,该村经过新型城镇化改造,完全丢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采风团观赏完刘庄社区后,也大加欣赏。
新西兰《信报》社长王浩说,她曾经到过河南乡村,“曾经乡村脏乱差,现在农人住进了高楼,也办起了‘农家乐’,农人日子得到了极大改善”,回国后,将把所见所闻如实地报导给当地中国人,让我们看到河南的改变。
“我回到日本后,要给河南做一期专题,介绍郑州的‘大物流中间’。”刘成说,当前,日本客商多挑选向东经过海路运输到欧美,我要通知我们,除了海运,还能够经过郑州的铁路、航空运货到欧美。
张春梅也表明,她将使用自个的媒体向海外华裔中国人宣扬河南、讲好赞许河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