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墙体广告 清晨5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大局部市民还沉浸在睡梦中,105国道管庄路段曾经人声鼎沸。
这里是一个没有“名分”的零工市场,最多时每天能汇集上千人。他们不愿意进企业、工厂,却据守在路边“等”生活。同样,雇主们也非常理解这一零工群体,对运用他们也显得格外慎重。
他们或栉风沐雨辛劳立足,或风吹日晒等候顾主。一方面,零工市场满足了局部社会用工需求;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肯定的隐患。近日,颍州晚报记者走近他们感受这个群体的酸甜与冷暖……
自发的市场
最多时,上千人路边“等生活”
不到5点,颍泉区管庄村的李坤已洗漱终了,骑上电动车,穿过村庄,来到105国道边的“零工市场”。所谓的市场不过是一群人占着局部机动车道,自发构成的零工汇集点。
固然天色尚早,但这里早已人头攒动,他们和李坤一样是一群等候招工的零工,最多时每天能汇集上千人。
选好地后,李坤将电动车停在路边,开端和周边的人闲谈起来。
李坤今年34岁,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娃今年两周岁,小娃刚出生几个月,家里每月光开支要2000多元,且离不了 人。
年初和妻子磋商后,他决议不再外出打工。随后,他流转了10亩地,和父母一同搞起了蔬菜种植。每当闲暇时,他便会在路边找零活,每天能够挣个100多元。
说话间,一辆银灰色的金杯面包车停在了路西侧,车尚未停稳,一群人中止了说笑,呼啦一下子围了上去。
“老板,找人干活吗?”“干啥活,几钱?”“需求几个人,在哪干?”一时间,大家众说纷纭地讯问起来。李坤也不例外。
不一会,5个人接了活儿,其别人纷繁散开,开端等候下一个目的。“送料子的,价钱太低,一天只给120元。”李坤一边摇着头,一边从人群里挤了出来。
坐上电动车歇脚的同时,他点燃了一支烟。“像我们年富力强的,能够干一些重活累活,一天挣个一百七八比拟划算”。
落个心里踏实
干一天给一天钱,无拘无束
与李坤一样,46岁的张广荣也不断在路边“等生活”。
不同的是,他们等候的地点不一样,张广荣选择的是202省道十二里庙境内的路边。这里也是一个自发构成的零工市场。
“这里得有十来年了,城区以及周边5公里以内
乡镇上的人都过来找活干。”张广荣通知颍州晚报记者,他们接的是一些泥瓦工、木工、水电工等活儿,技术含量不高,主要是出卖劳动力。
张广荣曾经在这里干六年了,每天从早上5点开端蹲守,直到8点才会慢慢散去。“人群中多是30岁以上60岁以下的人,由于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年龄大的干不了”。
“干这一行,主要是由于工资有保证,干完活就结账。”张广荣说,
工地干活不可靠,都是年底结账。万一包工头跑了,辛劳钱一分都要不回来,活等于白干。
往常,他宁愿在此干零工,也不愿去找个工厂上班,固然很辛劳,但是干一天给一天钱,心里踏实,无拘无束,他也习气了这样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