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绿色铜仁活力迸发 梵山净水逐梦前行

绿色铜仁活力迸发 梵山净水逐梦前行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4年01月19日 09:01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贵州铜仁墙体广告

铜仁入选 全国村典型案例 走笔


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全国范围内评选推荐了1000 个左右工作实绩突出、典型性代表性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获得全国性荣誉表彰,且村党组织书记表现优秀、政治素质过硬的村作为 全国村典型案例 ,围绕农村党建、乡村产业发展、农村文明建设等方面,重点推介一批典型村,供全国各地学习借鉴。目前,所有村典型案例已在中国干部网络学院上线。其中,我市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碧江区滑石乡老麻塘村、石阡县大沙坝乡任家寨村5个村入选。

绿色铜仁活力迸发,梵山净水逐梦前行!最近,铜仁市融媒体中心开设 全国村典型案例 宣传专栏专题,连续刊发铜仁5个村典型案例,旨在提供学习借鉴样本,凝心聚力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福祉人民群众。

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

党建引领促发展 跑 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鱼良溪村垂钓基地、培训基地及休闲酒店全貌。

【典型事迹】

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位于江口县西侧18公里、闵孝镇集镇1.8公里,总面积33平方公里,共1120户4753人,党员102人。近年来,鱼良溪村坚持以 民心党建 为引领,探索实施了 党建+残建 党建+集体经济 党建+乡村治理 等工程,实现了党建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抓党建强队伍,筑牢战斗堡垒。不断深化拓展杨再炼 十个一 工作法,建立人才培育和跟岗锻炼机制,吸纳优秀年轻人为后备干部,培养成党员,并组织到 一社四中心 跟岗锻炼,逐渐形成了干部队伍梯次培养和成长机制,不断壮大党员干部队伍和村级后备干部力量。鱼良溪村先后被评为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杨再炼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 文朝荣式好支书 等荣誉称号。

抓党建兴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紧紧围绕闵孝镇 四个一千 产业发展规划,创新推行 1+3+1 党群携手创业带富模式,积极引导当地农户以土地、资金、技术、人力折算成股金入股到合作社,带动发展精品水果达2000余亩,年销售收入达200多万元,户均月创收1万余元,进一步增强了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截至目前,鱼良溪村形成了包括休闲酒店、培训基地、残疾人托养基地、酿酒厂等多元化村集体产业,实现从空壳村到现在村集体经济资产2600余万元、年收入达260余万元的历史飞跃,每年带动500余人就业增收,实现了全村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

抓党建带残建,强化民生保障。由支部牵头成立贫困残疾人萝卜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创立残疾人 黔馨家园 集体经济产业就业基地,采取 民心党建+合作社+群众 的运行模式,盈利的50%用于分红,5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全村107名残疾人与企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创业协议,16户入股残疾人每户年分红平均达到3000元。坚持集体资金反哺于民,每年从村集体经济中拿出70万余元,用于困难群众生活、医疗、教育等保障性公益事业发展。鱼良溪村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作为贵州省唯一典型经验在全国残疾人脱贫攻坚论坛作交流。鱼良溪村先后被评为全省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村、全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市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村。杨再炼先后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敬老爱老模范人物等荣誉称号。

抓党建促治理,涵育乡风文明。探索推行以强化 党建引领 、夯实 两项基础 、建好 三个台账 、推动 四治融合 的 1234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法,把党总支 党支部 党小组 三级网格 与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 基层治理体系有机结合,积极引导群众自主自建完成人居环境改造985户,修建集体性娱乐活动场所5处,安装路灯256盏,规范建房审批管理,整治违规操办酒席,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鱼良溪村荣获了第六批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荣誉称号。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被中央文明办评选为 全国文明村 荣誉称号;

2015年3月被国家司法部、民政部授予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

2013年3月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 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

2012年9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

2018年3月被贵州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 全省卫生村 ;

2015年12月被省残联授予 贵州省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 ;

2012年7月被贵州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授予 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

2011年7月被贵州省委授予 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

 

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建设红色美丽困牛山村

困牛山村容村貌。

【典型事迹】

困牛山村村域面积3.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平方公里,现有村民333户、1234人,其中党员21人。2021年困牛山村被纳入全省首批23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村之一,近年来,村党组织发扬困牛山红军战士 绝对忠诚、信念坚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 崇高精神,坚持四条主线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取得实效,获评贵州省直属机关党员教育基地、全省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聚焦结构优化,上下联建过硬队伍。依托村 两委 换届,选出4名致富带头人、回引1名大学毕业生,队伍结构更优、能力更强。通过制定村干部 十要十不准 履职清单,结合 一月一评比 工作要求,村干部每月在群众会上公开述职、接受监督,激励干事创业。充分发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985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人员及村级后备力量,采取群众+专业、村情、网格、企业的 群众+ 模式,将民情民意融入红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助力村级发展建设,实现全面振兴。

聚焦规划先行,干群共建和美家园。在省市县各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全村争取各类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为广集众智,村 两委 组建 红村小分队 全覆盖听取群众意见,科学编制 一核一路两环三寨一基地 村庄建设规划。建设过程中,党员同志主动站出来,率先拆除被征占房屋,37户群众主动无偿让出自家土地,切实营造了和谐的施工环境。通过群众大会民主决策,将建设成果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制定《村民积分制管理办法》,采取群众 推选 互评 亮分 等方式,定期开展 红色家风 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全域卫生整治、参与基础设施维护,有效树牢人人都是红色资源守护 第一责任人 的理念,促进乡风更淳、民风更美、家风更正。

聚焦产业赋能,村民同享发展红利。采取 支部+企业+群众 发展模式,整合投入产业项目资金700万元,建设菜油加工厂、生态养殖场、精品水果和林下食用菌300亩等,党员示范带头搞起了生猪养殖、办起了民宿,群众积极响应开起了餐馆、卖起了小吃,村里面的经营户实现从无到有,村集体注册成立村级劳务公司,组织开展技能培训6期,帮助138名群众就近就业,发放工资近百万元,实现人均增收7000余元。

聚焦红色传承,全域凝聚奋进力量。联合各级部门深入挖掘红色故事28个,编排《魂铸困牛山》舞台剧、《赞困牛山》快板,发布红色歌曲《丰碑》《血染困牛山》,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将县委党校整体搬迁进村,以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为契机,构建 县委党校+村党支部 运营模式,进一步促进战斗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深度融合。2021年至今累计开展党性教育教学活动1800余场次、6.5万余人次,有效实现红色史实人人知、红色歌曲人人唱、红色故事人人讲。

【所获荣誉】

2022年12月被评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2022年8月被评为贵州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

2021年10月被评为贵州省直属机关党员教育基地。

 

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

坚持党建引领 构建 三色 走廊

推动组织提质产业增效生态创优

青杠坝村文化服务队。

【典型事迹】

青杠坝村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现有村民230户、945人,其中党员30人。近年来,青杠坝村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要求,以 红动乌江 三色走廊 创建为抓手,采取组织聚合、资源整合、生态融合 三合联推 ,用力构建红色走廊、金色走廊和绿色走廊,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青杠坝村先后荣获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全国文明村镇 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冷朝刚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组织聚合,构建红色走廊。采取 五强行动 ,广泛凝聚党员群众力量,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强班子行动。选优配强村 两委 班子,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擂台比武,帮助提升综合履职能力。二是强队伍行动。推行 三培养 工程,累计培养党员致富能手16人、村级后备力量5名。三是强素质行动。每月召开党员大会2次以上、群众会3次以上,组织学习上级最新精神,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四是强管理行动。健全村干部考核管理办法,落实 四议两公开 制度,推动党员群众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五是强服务行动。通过 三帮三带 模式,明确党员责任帮扶区域,实现年初承诺、全年践诺、年底评诺。

资源整合,构建金色走廊。坚持 五化思维 ,因地制宜整合村级资源,深化 六共 机制,纵深推进 村社合一 建设。一是立体化思维。制定村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确立山顶林、山腰果、山脚纸、坝上稻的生态立体山地农业发展路子。二是园区化思维。打造特色种植园区、水果园区、特色养殖园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园区,饲养思南黄牛200余头,年加工大蒜25吨、辣椒110吨,新建办公用纸加工厂和森林山庄公园。三是专业化思维。采取村党支部引领、协会运作管理模式,先后组建4个专业协会。四是市场化思维。组建市场营销小组,负责统一购苗、统一指导、统一防疫、统一销售,推动全村抱团闯市场。五是公益化思维。采取适当收取管理费、服务费、安置费等方式,增加村级公益基金,用于发展村级民生事业。截至2022年底,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68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50多万元,累计集体资产达5400余万元。

生态融合,构建绿色走廊。推行 五在乡村 ,拓宽生态发展融合途径,推动 两山 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是富在乡村。大力坚持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兴办绿色农副产品加工,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二是学在乡村。根据产业特点和技术需求,采取分段式、集中式和分散式等多形式进行培训指导和跟踪服务,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三是乐在乡村。新建塘思党建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村级宣传队定期组织群众创作作品、表演节目。四是美在乡村。与群众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组建党员义务监督组和党员环境卫生整治队,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实现村寨保洁常态化。五是心在乡村。健全完善《青杠坝村村规民约》,统一规划村庄房屋建设,率先推行殡葬改革,兴建村级公墓 回归园 ,规范酒席操办、家禽饲养、衣物晾晒等行为,倡导社会主义文明道德新风尚。

【所获荣誉】

2021年1月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2015年2月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2020年8月被评为贵州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2018年6月被评为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2016年12月被评为贵州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2011年12月被评为贵州省先进村镇。

 

碧江区滑石乡老麻塘村

聚焦特色 壮大产业

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老麻塘村美丽村庄风景一角。

【典型事迹】

老麻塘村村域面积6.35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组958户3522人,其中党员102人。老麻塘村是 白水贡米 主要产区。近年来,老麻塘村积极探索 村集体+合作社+种植户 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优质水稻、金丝黄菊、乳鸽养殖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省文明村、全省村规民约示范村、全省三变改革示范村等荣誉。

筑牢基层堡垒,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一个书记、一套班子、一套组织架构、一个发展目标、一批典型引领、一套考核体系 六个一 工作内容,谋划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健全村级党组织工作运转体系和村干部工作责任体系,提升村级党组织工作质量和效率。以村 两委 换届为契机,按 双好双强 的标准配备村级干部队伍,实现学历、年龄 一升一降 目标,不断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制定农村优秀青年党员发展计划,注重从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中发展党员,不断提升农村党员发展质量。

强化产业谋划,壮大集体经济。完成老麻塘村 整村推进 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以集中连片打造白水贡米特色产业为主,配套发展金丝皇菊、肉鸽养殖、仙草种植等产业,已建成3000亩优质水稻绿色示范基地、200亩金丝皇菊种植基地,肉鸽存栏5000羽。组建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委托白秧坪大米专业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具体负责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把分散的农村经济组织和小农户生产有序地联合起来,推进资源重组、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建立 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合作社+农户 利益联结模式,将白水贡米产业链延伸到农户身边,让群众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带动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实现集体收益、产业效益、群众利益相融共进。

围绕绿色生态,做优产业品牌。以消费者为中心,将 绿色、生态 作为品牌定位点,充分利用 梵净山珍 健康养生 绿色农产品品牌,成功注册碧江 白水贡米 商标,白水贡米产地老麻塘村入选全国 一村一品 示范村镇,进一步提升白水贡米市场知名度。推进 白水贡米 商标升级认证、农产品包装标识以及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 碧江 白水贡米 为名称注册区域品牌,开发出 白水 御贡 白水 珍贡 等5个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提高市场占有量。巩固提升 白水贡米 文化价值,打造 幸福稻白水、乡愁炊烟起 贡米文化品牌,推出 农家厨房 乡村民宿 贡米草市 私家菜园 等农耕文化元素,延伸白水贡米品牌链条,打造稻米文化的多元新消费体验场景,不断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赋能。

规范村规民约,优化乡村治理。按照 汇集民意、聚集民智、化解民忧、维护民利 原则,制定村规民约 十要十不要 ,通过整治问题 立 规、党员干部示范引领 执 规、严格奖惩制度 守 规,提高村民法治意识,提升村级治理能力。组织专门力量整治环境卫生、滥办酒席、乱搭乱建,充分利用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 工作机制,对全村实行网格化管理,打通基层治理 最后一公里 。采取基层组织引领、党员干部带头、先进典型示范,组建老年、妇女、青年文化队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适时开展 最美家庭 系列评选活动,把执行村规民约作为重要参考内容,2022年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婆婆等40余户(人)。

【所获荣誉】

2021年9月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0年11月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2019年9月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2018年12月被评为贵州省村规民约示范村;

2017年12月被评为贵州省文明村。

 

石阡县大沙坝乡任家寨村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建设产业富生态美百姓乐的和美任家寨

任家寨村级集体经济分红。

【典型事迹】

任家寨村村域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村民286户、1102人,其中党员20人。任家寨村是 六共 机制发源村。近年来,任家寨村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部署要求,探索创建 组织共建、决策共商、优势共扬、全民共股、社会共治和成果共享 的 六共 机制,让群众融入合作社产业发展,增强了全村群众的 造血 功能,壮大了村集体资产,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 三方共赢 。任家寨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建立一个体系,为拓展 六共 铺路。2017年以来任家寨村探索全民参与型乡村发展新体系,走出了持续深化拓展 六共 机制助推乡村振兴新路子。任家寨村团结带领村 两委 成员及全体党员同志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有力推动了全村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目前,任家寨村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和排查整改,党员的党性修养得到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2021年,任家寨村获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加强两个培养,为拓展 六共 聚才。一是把后备力量培养为发展带头人。俗话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任家寨村通过外派学习、村级锻炼等方式加大对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力度,同时,积极回引人才,动员村内的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务工等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班子,为村级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为进一步推广运用 六共 机制凝聚强大合力。二是把 六共 机制执行人培养为主讲人。任家寨村开发了《 六共 机制推进 村社合一 的实践与思考》讲授课件,把 六共 机制执行人培养为主讲人,用生动的案例、通俗的语言展示 六共 机制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取得实效等。截至目前,接待省内外到任家寨村参观学习150余次,覆盖4000余人。

树立三个标杆,为拓展 六共 蓄能。一是树立先进基层标杆。充分发挥党支部带领、支书带头、党员带动的 三带 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定期组织本村能人志士召开座谈会为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二是树立特色产业标杆。以 瓜香水甜产业兴 六共造福任家寨 为主题,采取 村集体+合作社+农户 模式,带动群众发展桶装水、八月瓜等产业,2022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90万元。三是树立乡村治理标杆。建立自治、法治、德治 三治融合 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行村级治理《计分制管理办法》,将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确保《村规民约》不是 一纸空文 。2022年,通过计分方式分红共计102.37万元。与此同时,任家寨村持续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新风尚,群众参与村级治理更加自觉,宣传村庄声音更加响亮,和美村庄氛围也更加浓厚。

【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被评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2021年9月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1年7月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1年4月被评为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2020年6月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