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下基层并不是新事物,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了解到,早就在2020年,在我国就开启了新能源车
下乡活动,近些年每年都会有。中汽协数据表明,2021年,新能源车下基层车系共市场销售106.8万台,同比增加169.2%。2022年国家工信部、农业部也开始了新能源车
下乡活动,历经7个月时间。
中国
汽车流通协会权威专家颜景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罕见地谈及新能源车下基层,展现了国家在
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中的政策导向,这对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发展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既定政策,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排出,是推进 双碳战略 目标及各国人民约定的实际方式。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燃油车比例,完成国家能源安全。
现阶段,
农村是消费关键引爆点,
农村规模较大、数量多、市场潜力大。尤其是在亲身经历三年疫情过后,有可能出现消费风口期,新能源车下移有益于扩张
农村消费市场,与此同时,在引导
农村百姓低碳出行,全方位促进
乡村振兴方面也是极其重要。 颜景辉表示。
据全国各地乘用车市场信息内容联席会议预估,到2030年,
农村地区车辆千人保有量有望突破160辆,拥有量将突破7000万台。
现阶段,诸多新能源企业关注点关键在城市里,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小
乡镇、
乡村相较于大都市而言正处于培育市场的主要机遇,可以看作是一片辽阔的瀚海。
车系和功能必须符合
农村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是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 。一些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域工资高、配套设施齐全,有益于新能源车下移。
在颜景辉看起来,从激励新能源车交易角度来说,广大
农村地域还要制度上给予扶持,比如各种优惠税款等。与此同时便是基础设施建设难题。一方面公共充电桩的建立仍待加强,另一方面,售后服务问题需要解决。
大家都知道,在大城市里,4S店已经非常普及化,汽修服务也很便捷,但低线城市虽然已经变成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突破点,但还面临着适宜
农村销售市场车型比较有限等一系列薄弱点。
据记者了解,去掉对于农户车型偏少外,县里等地
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服务、
乡村充换电基础建设、紧急救援等基础服务项目也不健全。这种不可控因素,已经成为县里顾客购买
新能源汽车的 绊脚石 。
在供给侧产品设计层面,众多
农村与城市还不太一样,
乡村实际是兼具了日常生活生产两方面,所以在新能源的产品种类层面,还需要多样化一些,适用于各种各样生产和生活。 颜景辉表示。
我国电动
汽车百人会公布的《
农村电动化调查报告》强调,虽然中国市场市面上常见的
新能源汽车较多车系、版本号供选择,但销售到
乡村新能源汽车仍十分有限。归根结底,通常是目前车型在价钱、用途和便捷性等方面与
农村百姓的期望存在一定移位。
新能源车要在款式、作用、车系等多个方面更加丰富,以适应多种要求,进而更精准高效,促使低线城市全面释放出应该有的市场潜力。 颜景辉进一步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