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盘州市胜境街道,山风微凉,阳光煦暖。
临近午时,日头正盛,穿梭在树林间,吕小松倒也不觉得热,作为盘州市欢甜种养殖有限公司赤松茸种植项目基地的管理员,他每天都要到林间查看赤松茸的长势。
“我们基地从3月初进入采摘期,每天能采摘400多斤赤松茸。”吕小松说,基地林下种植的300多亩赤松茸,目前迎来了丰收,每天早上都有工人在林间采摘。
赤松茸,也被称为红球盖菇、大球盖菇,是一种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维生素,是近年来菌类市场的后起之秀,备受消费者青睐。
松树林下,一垄垄被松针盖着的赤松茸正悄然生长。走至一处,吕小松蹲下来轻轻地扒开厚厚的松针,“你看,这些都是新长出的赤松茸,明天就可以采摘了。”顺着吕小松手指的方向看去,密密麻麻的赤松茸正破土而出,酒红色的小菌盖、嫩白的菌颈格外抢眼。
仔细看过后,吕小松将松针盖好,避免正在生长的赤松茸被正午的阳光直射。“最近的天气有些干燥,要尽量盖好松针,保持赤松茸的水分。”已经在基地工作了3年的吕小松,如今对赤松茸的生长已经了如指掌。
“有他在基地帮着管理,我轻松许多。”一旁的基地负责人谭龙应接过话茬,2021年,从矿业转行到农业的谭龙应,在家乡胜境街道承包了1000多亩林地,搞起了仿野生赤松茸种植。
47岁的谭龙应,年轻时与许多盘州人一样,立足当地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机会投身煤业发展的浪潮中。经历煤炭“黄金十年”的谭龙应迅速挣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却在2013年时决定转型——从热门的煤炭转到冷门的农业。
从“黑”转“绿”,谭龙应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对土地始终有感情,当时煤炭行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转型农业,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对土地的一种情怀。”
于是,在经过市场考察后,谭龙应回到家乡种植了上千亩皂角和魔芋。同时,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谭龙应当选合作社理事长。也就是在那段时间,谭龙应机缘巧合下认识了种植赤松茸的种植户,对赤松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此,谭龙应特意到云南学习赤松茸的种植,边学边种中很快掌握了种植赤松茸的技术,并在2017年带着赤松茸回到胜境街道,在大棚里种植了30亩。大棚中种出来的赤松茸虽然长势也很好,谭龙应却始终觉得差点什么。
“思考了许久,我才想到在云南种植的赤松茸是种在林下的。”想通关键,谭龙应立刻着手找适合发展林下种植的地方。最终在胜境街道的帮助下承包下1000余亩林地,成功种植赤松茸。在林地生长的赤松茸果然达到了谭龙应预期的品质。
在种植赤松茸时,基地还同步建设冷库和烘干厂。除了售卖新鲜的赤松茸,基地还开展烘干、榨油、油炸松茸丝、速冻鲜菇片等深加工。赤松茸上佳的品质,让基地产品销往省内外。
着眼林下经济,胜境街道的目光不止于赤松茸,还引进企业、合作社等组成“盘州市食药用菌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以食药用菌为主导产业、以中药材为辅助产业的生态立体农业。
同时,联合体依托气候、人文资源、技术优势,逐步拓展食药用菌产业高新技术开发、食药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团队高素质运作、食药用菌品牌化发展道路,形成盘州市食药用菌产业发展新架构、新组织、新模式,为乡村振兴建设添砖加瓦。
截至目前,产业联合体项目已在胜境街道完成林下赤松茸种植面积360亩,林地周边中药材种植200亩,带动大量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