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季农业生产忙碌时节,在江南,农民抓紧水稻育秧栽插和油菜田间管理;在华北,小麦病虫害防治和浇水施肥等各项农事正忙;在东北,备足农资、检修农机等工作加快进行。
在希望的田野上,广大农民辛勤劳作,为新一年收获夯实基础。今年我国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着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新品种新技术助力春耕备播
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玉兵家庭农场负责人杨玉兵正忙着早稻育秧。“近几年我都是从省农科院引进稻种,他们那稻种比别的品种少用一半的水。缺水地块亩产量能稳定在1100斤左右。”
凤阳是江淮分水岭易旱缺水的典型地带。杨玉兵常年流转种植的270多亩稻田中,约70亩是难以灌溉的旱田。但在这些旱田上,他却能种出高产粮,“密码”就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遗传育种研究室副主任王士梅团队培育的抗旱优质绿色水稻新品种。
2024年3月19日,自走式无人植保机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的无人农场进行除草作业。
随着干旱及高温等气候性灾害频繁出现,保障中低产田的粮食产出,既能稳定粮食产量,也能让农户在农业防灾减灾中更有底气。“这也是我开展节水抗旱种质资源创制的初衷。”王士梅介绍说,培育的品种加快应用,有助于推动解决抗旱性与产量、品质难以兼具的难题。
2024年4月18日拍摄的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东李庄村马铃薯种植基地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在山东省滕州市其祥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新一季马铃薯正陆续上市。“现在天气暖和,大棚撤掉四五天了,预计5月1日左右马铃薯大批量上市。看目前生长情况,今年产量挺不错。”合作社理事长郭其祥说。
滕州是山东的马铃薯主产区。近年来,当地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借助多膜覆盖等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创新,使马铃薯上市时间分散、避免集中上市,保障了农民收益和种植积极性。
2024年3月2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同大镇,工作人员操作植保无人机为小麦施肥。
一年之计在于春。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当前在田小麦油菜长势良好,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春播进展顺利。截至4月18日,全国春播粮食完成意向面积的19.8%。早稻已播栽75.8%;中稻已育秧68.0%;春小麦已播58.7%,春玉米已播14.4%,春大豆已播10.1%。
新农人新平台强化科技支撑
入夜,安徽省阜南县柳沟镇小麦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90后”的徐松松打开电脑,梳理无人机飞防培训要点。小麦即将进入赤霉病防治关键期。据植保部门预测,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生风险高,该县已组织集采药剂,预计完成统防统治超250万亩次。
作为承接阜南县赤霉病统防统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徐松松不敢懈怠。往年飞防中出现的药剂稀释不均匀等情况,他都一一列上。“对机手等进行集中培训时,这些都是重点。”徐松松说。今年他们与地方政府签订了约20万亩防治合同,已经调集100台无人机,计划5天完成首轮统防。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