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7岁的汪昌春,原来一直外打工。2015年,一次偶然机会她了解到人工养殖生态石蛙的巨大市场,便和家里人商量,回到云台村在青山绿水之间建立起养殖场开始尝试着养殖石蛙。
在石蛙养殖区内,只见整齐地排列着一排排像小房子一样的养殖池,干净的蛙房,流淌的水道,大大小小的石蛙躲在木板下面乘凉。石蛙因雄性蛙胸口有颗粒状突起而得名。它白天一般生活于山涧或阴湿岩石缝中,习惯昼伏夜出,以捕捉小鱼、小虾及各种昆虫为食。人工养殖的石蛙因其肉味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食用保健和药用价值,成为餐桌上的美食。目前,人工养殖的石蛙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石蛙肉质细嫩鲜美,销往外地市场价将近150元一斤,通过山林生态养殖,更受消费者欢迎。”汪昌春告诉记者。
然而,石蛙好吃,却很难养。为了掌握这门技术,汪昌春足足花了4年的时间,四处取经学习,并购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自学,在摸索中一步步积累经验。“2016年,我引进的种蛙就因为养殖经验不足,死了一大半,损失严重。”汪昌春说,石蛙不同于牛蛙和青蛙,不仅环境和技术要求高,养殖时间也较长,一般要养上两三年才能出售,而且养殖成本较高。为了节约成本,她专门组建了一间黄粉虫培育室培育黄粉虫,作为石蛙的日常食料。
养殖石蛙温度和水质十分关键。该基地将蛙池沿山而建,并有纯天然的山泉水,实现了每个池子水源的全天候流动。
“养殖石蛙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无污染的山泉水,温度一般不超过28摄氏度,周围的环境要求比较安静,这样才能适合石蛙的生长。因我们这里生态环境好,适宜石蛙生长,现已发展到数万只的规模,大的石蛙长到200—400克左右,更甚至最大的还能长到500克,现在我的年均纯收入在50万元左右。”汪昌春边给石蛙投喂饵料边说道。
“下一步,我还要扩大生态养殖面积和石蛙养殖规模,带动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对于生态石蛙养殖的前景,汪昌春充满信心。
好山好水好石蛙,鼓了钱袋,富了农家,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巫山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积极发挥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实现路径,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产业转化,推动乡村振兴,助力群众走上致富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