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人和 中和村的艺术之路有了更多可能
中和村位于苍山之麓,全村原住村民共129户415人,距离大理古城800米,与大理大学相比邻。辖区内有众多文化遗址,是民族盛会三月街的起源地,历史文化深厚;背靠苍山中和峰,拥有中和溪的滋养,自然资源丰富,目之所及,群山掩隐,绿意盎然。
过去,中和村与大理众多传统的村庄相似,以种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随着村里的农田陆续被征用,中和村不得不面临从农业转型到其他产业的转折,究竟该何去何从?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怎么才能走得更远 成了中和村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成了每一位中和村民心之焦灼所在。
怎么才能帮助村庄摆脱滞后的现状?结合中和村的实际情况,90后村民杜武在思考中写了 我期待的三个样子 村庄发展建议书,在他的畅想中,中和村的面貌应当是 村民是经济富足、精神满足的;村干部是有组织架构、有方法的;村子是干净整洁有文化内涵的 。理清了发展思路后,杜武便打印了建议书并挨家挨户宣传、倡议并与村民达成共识,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村民的期待,杜武进入了村委会工作并成功当选村民小组长。此后,他和中和村便再也分不开了,依托着中和村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文化资源,杜武决定和中和村一起闯出一条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厚植艺术的土壤 中和村的文化振兴之路渐入佳境
高秉江先生在《家园与人性》一文中提出, 家园 有两个基本意义,一个是 阻隔自然风雨的遮蔽物 ,一个是人的 止息和安顿之所 。中和村便是后者的存在,让来到村里的艺术家或向往安静之人在这里心有所归,这种归属感,不是只稍作停留,而是真正意义地生活在这里,经营着自己的一方天地。于他们而言,回家,便是回到精神归属地。近年来,伴随着村庄的发展,全国各地的艺术家陆续来到中和村,从一开始的旅游、旅居到扎根,中和村的文化振兴之路渐入佳境。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