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让青少年在“说教式”宣讲中真正“走心”“入心”?
6月20日从无锡锡山区关工委了解到,锡山区紧扣“政策引领、需求导向、创新驱动”三大核心,将本土红色基因、传统文化与劳动实践资源转化为鲜活的教育载体,推动传统宣讲向 “行走的思政课”迭代升级,创新打造了“主题教育游学宣讲”工作品牌。
锡山区关工委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思政课多以“固定课堂+单向讲授”为主,存在“讲者难讲透、听者难入脑”的尴尬,难以满足新时代青少年“重体验、爱互动”的认知特点,而现今青少年对“沉浸式、场景化”教育形式接受度更高。
“锡山区作为苏南红色文化富集地,拥有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王莘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以及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科普实践等多元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分布在不同镇(街道),各具特色,为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开展多样化的宣讲活动提供了可能。”
锡山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起,锡山区开始打造“主题教育游学宣讲”品牌,即以青少年学生为中心,“五老”宣讲员结合地方旅游资源优势,深度嵌入“宣讲”与“学习”元素,为不同年龄段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宣讲服务,推动宣讲从“固定讲台”走向“流动现场”,从“理论灌输”转向“体验共鸣”,探索出了一条“青少年愿参与、能共情、有收获”的思想教育新路径。
数据显示,活动引起了学生们的深度共鸣,学生反馈中,90%以上的学生表示“活动形式新颖、内容生动”,85%的学生能主动讲述红色故事或劳动感悟,从“被动听”转向“主动讲”。
同时资源效能释放显著,71个教育基地利用率大大提升,各类资源从“静态展陈”变为“动态课堂”。
“双模式+三原则”构建了品牌的根基。据介绍,锡山区关工委以“固定(示范宣讲点)+流动(游学宣讲点)”为核心模式,系统推进品牌建设。
一方面,通过固定宣讲深化根基,在东北塘实验小学等4个主题教育示范宣讲点建立系统化课堂,为青少年提供稳定、深入的主题教育。
另一方面,通过流动宣讲激活资源,重点开展游学宣讲活动,将宣讲课堂搬到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文化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等现场,让青少年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教育的力量,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同时紧扣“安全性、教育性、实践性”三大原则,建立“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安全保障机制,从路线规划、场地核验到应急预案均严格把关,确保活动零事故。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