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揭晓,志愿录取启动,有人如愿以偿,也有人因分数遗憾错失心仪院校。这种以分数为核心的“筛选”模式,是否能有更优解?
近日,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提出在河南等地建立“激活型大学”的构想,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尤其对人口多、教育资源待提升的河南而言,或许是一次弯道超车的契机。
河南建“激活型大学”,核心要抓这几点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已根本不同于过去。”王晓东的初衷是,随着信息高度开放,知识无限可得,技术飞速发展,教育方式发生变革,社会需求多元,人才标准不断更新,“我们已经有能力,也有必要,推动教育从‘筛选’走向‘激活’”。
他建议,可在河南中部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立新型“激活型大学”作为教育制度改革试验区。“这类大学不再以统一分数为唯一门槛,而是采用灵活、综合的多元遴选机制,接纳不同天赋的青年。”
具体怎么做?“这些大学应与高科技企业和高水平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即参与真实企业或科技研究项目,通过‘导师+AI助教+企业实训’三位一体的体系,完成从‘潜力识别’到‘能力落地’的全过程。”王晓东表示。
同时,教学方式以项目制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模块化课程(Modular Curriculum)和AI辅导系统为基础,实现“边学边做”“个性化进度”“即时评估”。课程内容聚焦数字技能、AI应用、制造业自动化等前沿领域,紧贴国家战略产业方向。
从传统高校到新型大学,河南已有探索
事实上,王晓东倡导的产教融合模式,河南不少高校已在尝试,为“激活型大学”积累了本土经验。
在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方面,河南虽暂未出现像西湖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这样的新兴力量,但省内高校正加速向“产教融合”转型,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常态。
在河南工业大学,通过与企业强强联合,为学生构建起“理论—实践—竞赛—就业”的完整培养链条,学生在毕业前就已具备企业所需的核心技术能力。
在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通过联合洛轴、轴研所等行业龙头企业,攻克了高性能轴承核心元件高一致性和高表面质量加工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助力“神舟”问天、“嫦娥”揽月、“祝融”探火、“蛟龙”探海等。由于轴承专业方向办学特色突出,该校也被誉为中国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